當前位置:首頁 » 百貨大樓 » 建德盛德電影院今日電影

建德盛德電影院今日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7-14 00:25:23

⑴ 餘杭縣的建置政區

一、建置沿革?
今餘杭縣地,春秋戰國時先後屬越、吳及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設餘杭、錢唐兩縣,為中國建縣最早的一批縣份。新莽時,改餘杭、錢唐縣名為進睦、泉亭。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原名。之後,餘杭、錢唐兩縣有合有分。三國時,餘杭、錢唐均入吳國版圖屬吳郡,錢唐縣為吳郡都尉治。南朝陳禎明元年(587年)於錢唐縣置錢唐郡。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置州,州治設餘杭,名杭州,次年移治錢唐;大業三年(607年),改杭州為餘杭郡,兩縣仍為所屬。唐武德四年(621年),復餘杭郡為杭州,錢唐縣改名錢塘。五代後梁龍德二年(922年),劃錢塘、鹽官、富春三縣地置錢江縣,與錢塘縣同城設治。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錢江縣改名仁和縣。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為臨安府,錢塘、仁和、餘杭三縣仍為其屬縣。八年,定都臨安(杭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府設路,錢塘、仁和、餘杭三縣均屬杭州路,明、清屬杭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杭州府,置錢塘道;並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與餘杭縣同屬錢塘道。16年,實行省、縣二級制,劃杭縣城區、西湖、會堡、江干、皋塘、湖墅6個區,置杭州市。24年,設行政督察區,餘杭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杭縣屬第二行政督察區。29年,餘杭、杭縣均屬第一行政督察區。36年,杭縣改為省直屬縣;7月,餘杭縣改屬第九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2日,餘杭縣解放,3日,杭州市、杭縣解放。餘杭縣初屬第九專區(後稱臨安專區);1957年改屬建德專區。1958年10月,撤銷餘杭縣建制,境域並入臨安縣。杭縣先屬杭州市,後改為省直屬縣,又再屬杭州市,至1958年4月,杭縣建制撤銷,劃為杭州市郊區。1959年3月,杭州市郊區分設半山、拱墅兩個人民公社聯合社;次年1月,合並為錢塘聯社。1961年3月,從臨安縣析原餘杭縣地並入錢塘聯社,4月改為縣建制,更名為餘杭縣,屬杭州市,縣城設臨平鎮。
二、行政區劃?
北宋時,餘杭縣分9鄉,錢塘縣分11鄉、4鎮,仁和縣分9鄉、4鎮。南宋時,餘杭縣分8鄉,轄9里;錢塘縣分13鄉,轄62里;仁和縣分11鄉,轄44里。明萬曆時,城區設坊,負郭設隅,農村設鄉。餘杭縣城區11坊,負郭5隅,農村8鄉,轄73里;錢塘縣城區11坊、轄18里,負郭7隅、轄24里,農村9鄉、轄115里;仁和縣城區8坊、轄20里,負郭2隅、轄10里,農村12鄉,轄232里。清宣統二年(1910年)劃分自治區域,餘杭縣設縣城和5個鄉;錢塘縣設縣城和7個鄉;仁和縣設縣城和9個鄉鎮。
民國23年(1934年)推行保甲制度,餘杭縣分40個鄉鎮,轄319保、3159甲;杭縣分80個鄉鎮,轄850保、8282甲。35年餘杭縣設3個區,23個鄉鎮,轄233保、2197甲;杭縣設4個區,51個鄉鎮,轄579保、6532甲。
1949年5月解放後,餘杭縣建1個區(黃湖區)、21個鄉鎮;7月改建為7個區、5個鎮、16個鄉。杭縣,解放初建2個直屬鎮,5個區,47個鄉鎮。以後兩縣行政區劃數度變動。至1958年3月杭縣撤銷前,有5個區,轄32個鄉,另設5個直屬鎮。10月,餘杭縣撤銷前,有4個區,轄18個鄉,另有1個縣直屬鎮。1958年10月,撤銷鄉建制,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餘杭縣建成7個人民公社,杭縣建成10個公社。1961年4月設置5個區,並調整公社規模,改建為45個公社和5個鎮。1984年政社分設,恢復鄉鎮建制。1985年,全縣設5區(臨平、塘棲、餘杭、三墩、瓶窯),13鎮(臨平、塘棲、餘杭、三墩、瓶窯、閑林、喬司、良渚、黃湖、長樂、獐山、博陸、九堡),40鄉(雙林、星橋、小林、乾元、翁梅、亭趾、五杭、大井、下沙、塘南、超山、宏磻、沾駕橋、崇賢、東塘、雲會、勾庄、運河、肇和、雙橋、大陸、安溪、五常、蔣村、永建、舟枕、石鴿、中橋、泰山、倉前、和睦、吳山、長命、雙溪、太平、鸕鳥、百丈、潘板橋、彭公、北湖),轄574個行政村。
三、主要集鎮?
臨平鎮?
臨平鎮
位於縣境東陲,為餘杭縣縣治。公路距杭州市區艮山門28公里。總面積7.5平方公里,1985年總人口36,308人。臨平之名,東漢已見諸史冊,晉時已形成集市。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始建鎮。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是出入杭州的東大門,也是拱衛杭州的軍事要地。滬杭鐵路、杭申公路,穿越鎮境南北,杭州公共汽車分兩路達鎮,每日有汽車班車通縣內23個鄉鎮和杭州、嘉興、義烏等地。上塘河橫貫鎮中,西通杭州,東至海寧,並經和睦港與錢塘江相聯,經禾豐港與大運河溝通。1985年,全鎮有絲綢、針織、服裝、食品、釀造、機械、化工、制葯、建築、電子等行業的工廠125家。鎮村工業發展較快,1985年末,有鎮村企業36家,職工2105人,年產值1017萬元。有各類商店360家,個體商業298戶。有百貨大樓、迎賓樓、二輕展銷樓等綜合商場,農貿市場和小商品市場購銷興旺。文化體育設施有文化館、圖書館、電影院、劇院、新華書店、電視台、廣播站、青少年活動中心、老幹部活動室、游泳池、田徑運動場等。學校有中學2所、小學2所,在校學生3528人;幼兒園10所,入園幼兒738人。還有縣委黨校、教師進修學校、電視大學、老年大學等學校。醫療衛生設施有縣第一人民醫院、縣婦幼保健站、縣地方病防治站、縣防疫站、鎮衛生院等。有病床206張,醫務人員463人。臨平勝跡甚多,鎮東桂芳橋,建於宋末,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鎮西有安平泉、安隱寺,現井泉尚存。鎮北有被歷代名人學者推崇題詠的臨平山,山東部新辟臨平公園,佔地164畝。
餘杭鎮?
原名在城鎮,位於縣境西南,杭徽、彭余公路在此相接,苕溪與餘杭塘河穿鎮而過。公路距杭州武林門26公里,距縣城臨平鎮55公里。總面積4.1平方公里。1985年總人口16,917人。餘杭鎮歷史悠久,從建縣起至1958年撤縣,一直為餘杭縣治,歷2180年。其間,隋開皇九年(589年)曾為杭州州治;1949年5月為浙江省第九專區駐地。1961年起為中共餘杭區委、區公所駐地。清末楊乃武與葛畢氏冤案發生於此鎮。鎮境處水陸要沖,素為茶、繭、紙等集散場所。天目山區及周圍農村的竹、木、茶、繭、紙等物產,雲集於此,再轉運京、滬、蘇、杭等地。解放後逐步發展成為縣內重要工業城鎮。1985年有廠礦64家、職工7628人,其中鎮村辦工業22家,職工878人。全年工業產值622萬元。鎮有商店198家和農貿市場、木材市場與小商品市場。有中學2所,小學3所,在校中小學生2927人;幼兒園5所,入園幼兒512人。並有文化站、影劇院、手工業俱樂部、退休工人俱樂部、燈光球場等文化設施和縣第二醫院、鎮衛生院等。鎮東有安樂山,上有建於五代的安樂塔,與苕溪北岸的舒公塔遙相對應,稱餘杭雙塔。現已辟為公園。東漢時,縣令陳渾築南湖於城南,為苕溪上游的重要水利工程,現湖及塘仍存,部分雖已墾殖,但遇大洪水仍作泄洪區。
塘棲鎮?
塘棲鎮
位於縣境東北,跨京杭運河兩岸。公路距臨平鎮15公里,距杭州半山39公里,水路南至杭州市拱宸橋26公里,北通嘉興、湖州、上海、蘇州,是江南水鄉著名集鎮。1985年12月,丁河鄉及塘南鄉的部分村並入,全鎮總面積達到14.76平方公里。塘棲之名,始見於南宋。元末,張士誠開浚運河武林頭至北新橋段河道後,塘棲逐漸發展成為重要市鎮。1985年人口34,431人。塘棲為典型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花果之地」。商品經濟發端較早,絲綢工業發達。明成化時,仁和、德清兩縣的蠶絲均在鎮內集散,一些富戶開始僱工繅絲、織綢。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吳興龐元濟與杭州丁丙合資,在鎮內開設大綸制絲廠,為浙江最早的絲廠之一。民國時,塘棲鎮成為杭嘉湖平原上著名的絲綢產銷大鎮。解放後,塘棲仍是縣內主要城鎮和絲綢主要產地。1985年,全鎮有工廠107家。鎮周圍盛產枇杷、青梅、楊梅、甘蔗、荸薺等水果和淡水魚,並在此集散。鎮中橋多、埠多、巷多,富有江南水鄉構築特色。明、清兩代,塘棲多藏書樓,清光緒十六年,建棲溪講舍。今設有中學2所,小學2所。縣中醫院也設在鎮上,有病床115張。

熱點內容
斷背山有幾分鍾 發布:2024-08-19 08:31:17 瀏覽:253
日本電影 女老師和學生私奔 發布:2024-08-19 08:29:36 瀏覽:49
台灣電影 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02:18 瀏覽:134
2020最新電影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56:06 瀏覽:641
男男電影虐 發布:2024-08-19 07:04:57 瀏覽:10
韓國電影李采潭主演的關於發廊的 發布:2024-08-19 07:01:57 瀏覽:2
每期都有做的動漫 發布:2024-08-19 06:44:33 瀏覽:778
東宮拍攝時間 發布:2024-08-19 06:44:12 瀏覽:5
林正英電影情節鬼抬轎 發布:2024-08-19 06:36:35 瀏覽:254
懂的都懂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6:26:11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