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免稅後不退稅怎麼做賬
A. 出口商品報關後不退稅應該如何處理
只要是出口報關的貨物,如果是屬於取消退稅率且不屬於免稅產品的貨物,不需要進行出口退稅申報,須視同內銷計提銷項稅額;如果是屬於免稅的貨物,不需要進行出口免稅申報,須在增值稅納稅申報時填寫免稅銷售額,其相應進項稅額轉出計入成本;
排除以上兩種情況,不申報出口退稅的,逾期的(在出口之日的次年4月增值稅納稅申報期前進行出口退稅申報;在出口之日的次年5月增值稅納稅申報期進行出口免稅申報,即在增值稅申報表上填寫免稅銷售額;超過上述退免稅申報期限的)視同內銷計提增值稅銷項稅額。
溢征退稅:
納稅人繳納關稅後,海關或納稅人發現應征稅額少於實征稅額,即構成溢征。海關將實征稅額大於應征稅額的部分追還給納稅人的行政行為,即稱為溢征退稅。
根據中國現行海關法的規定,下列造成溢征關稅的,情況屬溢征退稅范圍:
1、海關認定事實或適用法律錯誤或不適當。
2、海關計征關稅中有技術性錯誤。
3、海關核准免驗進口貨物,稅後發現有短卸(包括裝船時短裝)事情。
4、進口貨物徵收關稅後海關放行前,發現國外運輸或起卸過程中遭受損壞或損失,並不再補償進口;起卸後因不可抗力遭受損壞或損失;以及海關查驗時發現非因倉庫管理人員或貨物所有人保管不當而致貨物破漏。損壞、腐爛。
5、海關放行後發現貨物不符合規定標准,索賠後不再補償進口者。
6、已征出口稅因故未能裝運出口,申報退關者。
7、依法可以享受減免關稅優惠,但申報時未能繳驗有關證明,征稅後補交有關證明,經海關同意者。
(1)做了免稅後不退稅怎麼做賬擴展閱讀:
一般出口報關程序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申報:
出口貨物的發貨人根據出口合同的規定,按時、按質、按量備齊出口貨物後,即應當向運輸公司辦理租船訂艙手續,准備向海關辦理報關手續,或委託專業(代理)報關公司辦理報關手續。
需要委託專業或代理報關企業向海關辦理申報手續的企業,在貨物出口之前,應在出口口岸就近向專業報關企業或代理報關企業辦理委託報關手續。接受委託的專業報關企業或代理報關企業要向委託單位收取正式的報關委託書,報關委託書以海關要求的格式為准。
准備好報關用的單證是保證出口貨物順利通關的基礎。一般情況下,報關應備單證除出口貨物報關單外,主要包括:托運單(即下貨紙)、發票一份、貿易合同一份、出口收匯核銷單及海關監管條件所涉及的各類證件。
2、查驗:
通過核對實際貨物與報關單證來驗證申報環節所申報的內容與查證的單、貨是否一致,通過實際的查驗發現申報審單環節所不能發現的有無瞞報、偽報和申報不實等問題。
通過查驗可以驗證申報審單環節提出的疑點,為征稅、統計和後續管理提供可靠的監管依據。海關查驗貨物後,均要填寫一份驗貨記錄。需要查驗的貨物自接受申報起1日內開出查驗通知單,自具備海關查驗條件起1日內完成查驗,除需繳稅外,自查驗完畢4小時內辦結通關手續。
3、征稅:
根據《海關法》的有關規定,進出口的貨物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均應徵收關稅。關稅由海關依照海關進出口稅則徵收。需要征稅費的貨物,自接受申報1日內開出稅單,並於繳核稅單2小時內辦結通關手續。
4、放行:
對於一般出口貨物,在發貨人或其代理人如實向海關申報,並如數繳納應繳稅款和有關規費後,海關在出口裝貨單上蓋「海關放行章」出口貨物的發貨人憑以裝船起運出境。
出口貨物的退關:申請退關貨物發貨人應當在退關之日起三天內向海關申報退關,經海關核准後方能將貨物運出海關監管場所。
簽發出口退稅報關單:海關放行後,在淺黃色的出口退稅專用報關單上加蓋「驗訖章」和已向稅務機關備案的海關審核出口退稅負責人的簽章,退還報關單位。
B. 免抵退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怎麼做帳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進口材料人民幣金額 X (征稅率-退稅率)解釋:①「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一般來說指的是當月取得的所有進口材料的人民幣價格。②「征稅率」和「退稅率」,原則上是根據其出口貨物的商品編號進行確定。但實際操作中,日常的計算是根據進料加工合同手冊登記時的「復出口商品碼」進行確定的。直到該進料加工合同核銷時,才根據整個合同的出口產品去確定其實際適用的「征稅率」和「退稅率」。
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的生產型出口企業在貨物報關出口後,發生退關退運的,應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帳務處理:
(一) 本年度出口貨物發生退關退運時
1、用退關退運貨物的原出口銷售額沖減當期出口銷售收入
借:應收賬款(或銀存等科目)(紅字)
貸:主營業務收入——出口收入(紅字)
2、調整已結轉的退關退運貨物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紅字)
貸:庫存商品(紅字)
(二)以前年度出口貨物在當年發生退關退運時
1、按退關退運貨物的原出口銷售額記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借:應付賬款(或銀存等科目)(紅字)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紅字)
2、調整已結轉的退關退運貨物銷售成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紅字)
貸:庫存商品(紅字)
3、按退關退運貨物的原出口銷售額乘原出口退稅率計算補交免抵退稅款
借:銀行存款(紅字)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紅字)
C. 多交增值稅不退稅的會計分錄怎麼寫
若多交了增值稅,抵減下期應納稅款時,將其填入《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內》第25項「期初未繳容稅額(多繳為負數)」。
增值稅多交稅款會計處理: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抵減以後期間應交增值稅,無需編制會計分錄,只在申報表填列即可。
D. 免稅了怎麼做賬
做帳分錄是一樣,只是需要填寫申報表。
E. 出口商品不退稅流程及帳務處理
出口開票開的是外銷發票,退稅本來就是指拿工廠開過來的增值稅發票專認證後去退稅屬。 賬務處理: 1.收到廠方開過來的增值稅發票時: 借:庫存出口商品 8034.19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365.81 貸:應付賬款-*** 9400 2.貨物出口後 借:應收外匯帳款 USD1030 貸:主營業務收入-出口 USD1030.00 3.計算17%的退稅 借:應收出口退稅 1365.81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1365.81 4.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出口 8034.19 貸:庫存出口商品 8034.19 如為13%的退稅: 則第3點改為 借:借:應收出口退稅 1044.44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1044.44 借:主營業務成本-出口 321.37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321.37
F. 免抵退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怎麼做帳
我想問一下你們是什麼類型的出口企業,像我們公司是生產型出口企業,我們公司的征稅稅率是17%,產品退稅率是15%,征稅率與退稅率之差是2%,這個出口人民幣銷售額*2%的差額就是要在每個月的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表2第18免抵退稅辦法出口貨物不得抵扣進項稅額這一欄。這個差額可以在免抵退明細表上查得到,而且如果不是征稅率跟退稅率一樣的話,這個差額一定存在,每個月在增值稅申報表附表上都得要填寫。而且一般情況是先填寫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並申報成功後,才會填寫出口免抵稅匯總表,因為這個匯總表需要增值稅申報表的資料才能生成。
對於出口業務,我們公司是這樣做賬的:
開發票確認收入時: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免抵稅額即主營業務收入*出口退稅率
摘要:出口轉內銷部分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出口不得抵免部分,即主營業務收入*征稅率與退稅率之差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轉載龍泉2007發的一個有關生產企業出口退稅的典型例題:
例1:某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企業,對自產貨物經營出口銷售及國內銷售。該企業2005年1月份購進所需原材料等貨物,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85萬元,內銷產品取得銷售額300萬元,出口貨物離岸價摺合人民幣2400萬元。假設上期留抵稅款5萬元,增值稅稅率17%,退稅率 15%,假設不設計信息問題。則相關賬務處理如下:
(1)外購原輔材料、備件、能耗等,分錄為:
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50000
貨:銀行存款 5850000
(2)產品外銷時,分錄為:
借:應收外匯賬款 24000000
貨:主營業務收入 24000000
(3)內銷產品,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3510000
貨:主營業務收入 3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0000
(4)月末,計算當月出口貨物不予抵扣和退稅的稅額
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人民幣外匯牌價×(征稅率-退稅率)=2400 ×(17%-15%)=48(萬元)
借:產品銷售成本 480000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480000
(5)計算應納稅額
本月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上期留抵稅款-當期不予抵扣或退稅的金額)=51-(85+5-48)=9(萬元)
結轉後,月末「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賬戶貸方余額為90000元。
(6)實際繳納時
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90000
貨:銀行存款 90000
(7)計算應免抵稅額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2400×15%=360(萬元)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3600000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3600000
例2:引用例1的資料,如果本期外購貨物的進項稅額為140萬元,其他資料不變,則(1)-(6)分錄同上。其餘賬務處理如下:
(8)計算應納稅額或當期期末留抵稅額
本月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上期留抵稅款-當期不予抵扣或退稅的金額)=300×17%-[140+5-2400×(17%-15%)]=51-97=-46(萬元)
由於應納稅額小於零,說明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為46萬元。
(9)計算應退稅額和應免抵稅額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2400×15%=360(萬元)
當期期末留抵稅額46萬元≤當期免抵退稅額360萬元時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46(萬元)
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360-46=314(萬元)
借:應收出口退稅 46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3140000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3600000
(10)收到退稅款時,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460000
貨:應收出口退稅 460000
上面的例題應該很清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G. 免稅的收入,賬務上怎麼處理
根據 財稅[2008]151號:來財政部源、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規定:「 一、財政性資金 (一)企業取得的各類財政性資金,除屬於國家投資和資金使用後要求歸還本金的以外,均應計入企業當年收入總額。 本條所稱財政性資金,是指企業取得的來源於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財政補助、補貼、貸款貼息,以及其他各類財政專項資金,包括直接減免的增值稅和即征即退、先征後退、先征後返的各種稅收,但不包括企業按規定取得的出口退稅款;」免稅收入應記入營業外收入繳納所得稅。會計分錄:
1、銷售時,借:銀行存款、現金、應收賬款等科目。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2、記入營業外收入時: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貸:營業外收入-補貼收入
H. 不退稅商品出口如何做賬
一般貿易出口,不做退稅處理,這種可以憑借外貿合同去稅局開免稅證明,不退稅也不需要開票
正常走賬就可以了
I. 申請免稅後怎麼做賬
沒有開票,只是白條收入,可以按照不開票收入來申報納稅。銷售不開票不影響做專賬和交屬稅。
借: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5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5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4800
貸:庫存商品4800
----------------------------------------
不懼惡意採納刷分
堅持追求真理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