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為什麼減去免稅物件
A. 出口企業出口退稅 一般來說是進項稅減去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轉出等於出口退稅(期末的留底)
生產企業退稅額抄與出口額、退稅襲率、期末留抵有關,看下公式:出口退免稅額=退免稅出口額*退稅率,退免稅額與期末留抵相比較:退免稅額大於或等於期末留抵,則退稅額=期末留抵,退免稅額小於期末留抵,則退稅額=退免稅額。
如你上面所講,若進項稅額<銷項稅額,當期無期末留抵,如果當期有退免稅額,肯定是退免稅額大於期末留抵,當期只有免抵稅額,不產生退稅額。
B. 生產企業出口退稅免抵退如何理解和計算
免、抵、退實行「免、抵、退」稅辦法的「免」稅,是指對生產企業自營出口或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的自產貨物,免徵本企業生產銷售環節增值稅;「抵」稅,是指生產企業自營出口或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的自產貨物應予免徵或退還所耗用外購貨物的進項稅額抵扣內銷貨物的應納稅款;「退」稅,是指生產企業自營出口或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自產貨物,在當月內因應抵扣的稅額大於應納稅額而未抵扣完時,經主管退稅機關批准,對未抵扣完的稅額予以退稅。
免交出口增值稅、抵扣進項和內銷貨物、退回抵扣完還剩下的進項額
如何計算http://wenku..com/view/f62a588884868762caaed551.html?from=rec&pos=2&weight=49&lastweight=34&count=5
好好看下,你就懂了,就分為幾種情況,進項足夠的,退稅。進項不夠的,補稅,進項剛好不補。企業一般是指以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企業家才能等),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會經濟組織。
C. 出口退稅為什麼既要做免稅申報又要做退稅申報
出口貨抄物開出出口發票當月,進入出口核算程序,做賬的出口收入即可免提增值稅;自出口報關單標注的出口之日起,如無特殊原因,90日內當收到出口核銷單、報關單紙質單證,並且在網上可以查到電子信息後,(專業術語叫「單證收齊」),既可以申請退稅,同時出口收入予以確認,免稅成立。如果超過90天,單證不齊,又無特殊原因,則做出口轉內銷賬務處理,補提增值稅,不享受出口收入免抵退優惠。
D. 出口退稅免稅抵減額是什麼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的計算公式是,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這兩個公式分別看都比較難理解,但是將兩個公式合並後就成為: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這樣一來,不得免徵和抵扣的稅額就表現得比較明晰起來,也就是從認定的出口銷售額中,剔除掉免稅購進的原材料價款後的剩餘部分對應的征退稅差額。這樣計算的原因包括三個,第一,免稅購進材料本身不包含進項稅,所以不應該計算免徵和抵扣稅額,因此要予以剔除;第二因為出口貨物實際消耗的材料物資對應的進項稅額無法准確確定,因此計算免抵退稅額時採用人為設定其進項稅額是按照銷售額的一定比例計算,這個比例就是定公式中的退稅率;第三,基於第二條同樣的理由,因為無法直接計算應退稅額,所以變通的辦法,先來計算不得免徵和抵扣的稅額,並以此作為間接計算免抵退的一個中間數據。
E. 手冊核銷在出口退稅系統錄入後,為什麼免抵退抵減額等跟正常出具的免稅證明有差額呢
在手冊核銷時,是有可能會產生負數的。
核銷證明出具的是一個"調整金額",它是根據「應參與計算金額」-「已參與計算金額」對比自動計算出來的一個調整數。
開具免稅證明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計算兩個「抵減額」。
按財稅[2002]7號文的規定,兩個抵減額的計算是根據直接出口產品所耗用的進口料件金額*出口產品征退稅率差(或退稅率)計算得出的。但在軟體設計上由於無法得知進口的料件用於何種出口產品,也就無法得知其適用的征退稅率是多少,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兩個抵減額的計算就分為兩步計算了。第一步:軟體會開具一個日常證明,即根據企業當月錄入的進口報關單金額*手冊登記時的征退稅率(或退稅率)計算兩個模擬抵減額暫時參與免抵退稅額計算。
但如此操作起碼存在如下兩個問題:
一是企業申報錄入進口報關單不管用於直接出口還是用於轉廠出口均參與了兩個抵減額計算,如果企業有轉廠出口業務並存,則日常證明的開具必然會導致企業平時參與免抵退稅額計算的兩個抵減額多計算了。
二是企業手冊登記時只能錄入一個征退稅率,但企業出口產品可能有多種征退稅率,因此日常證明中兩個抵減額的計算只按手冊登記時的征退稅率計算,也必然會導致計算的結果與實際有偏差的情況發生。由於有了上述數據計算上的偏差,所以才會有如下第二步數據的調整。第二步:軟體會開具一個核銷證明,即根據整個手冊的進出口情況計算出一個實際分配率,再用整個手冊的直接出口額*實際分配率來計算出整個手冊直接出口實際耗用的進口報關單金額,再按此進口金額與對應的出口產品的真實征退稅率計算整個手冊「應參與免抵退稅額計算的兩個抵減額」,與日常證明中「已參與免抵退稅額計算的兩個抵減額」進行對比,計算出一個「應調整的抵減額」出來,這就是免稅證明報表中的"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欄產生的哪一個負數。這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至於產生不得抵扣稅額而導致產生應交稅金也是正常現象,它是出口產品征退稅率不一致而產生的必然結果。企業其實可以按如下公式大致估算一下其金額:免抵退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直接出口額-直接出口耗用的進口料件金額)*(出口產品征稅率-出口產品退稅率)。
F. 出口退稅計算過程中為什麼要考慮免稅購進原材料
出口退稅是按出口金額為基數計算的,如果有免稅進口材料,那麼實質上出口收入中的一部分是免稅進口材料的價值,要予以扣除,否則就變成免稅進口,而出口的時候還要退稅了。
G. 出口為什麼要退稅直接免稅不就行了用著這么麻煩
出口退稅是專門調節對外貿易的政策工具,產品出口退稅涉及的稅種回只是國內的各種流轉稅,出答口退稅的一個原則是先征後退,退稅以已征稅為前提或免抵退,出口退稅在優惠程度上比較高,可以使出口產品的國內流轉稅負擔全部消除。出口退稅是在產品出口後把生產和流通各環節中已經繳納的國內流轉稅稅款全部退還給出口企業,它比減免稅的優惠程度更高。
減免稅調節的范圍則廣泛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減免稅適用的稅種則包括政府徵收的各種捐稅,減免稅以應征稅款為前提,至於產品是否已完稅並不是減免的必要條件。在優惠程度上,減免稅做不到稅負的全部消除,減稅只是稅負的減輕,但稅收負擔仍然存在,免稅也只能只是免除產品最終生產或流通環節的稅款,對中間環節已經繳納的各種稅款並沒有免除。因此對出口貨物實行減免稅的辦法不能使出口貨物以不含稅的價格參與國際市場公平競爭。
出口退稅是國家增大出口而設置的一項獎勵措施,比方說你有貨物出口,國家給你退將近一半的稅,減輕你的負擔,提高你出口的積極性.
出口免稅是國家出口戰略重要物資時採取的一項措施,如援助別國的貨物就採用出口免稅
H. 出口退稅中「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的含義是什麼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的計算公式是,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這兩個公式分別看都比較難理解,但是將兩個公式合並後就成為: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這樣一來,不得免徵和抵扣的稅額就表現得比較明晰起來,也就是從認定的出口銷售額中,剔除掉免稅購進的原材料價款後的剩餘部分對應的征退稅差額。這樣計算的原因包括三個,第一,免稅購進材料本身不包含進項稅,所以不應該計算免徵和抵扣稅額,因此要予以剔除;第二因為出口貨物實際消耗的材料物資對應的進項稅額無法准確確定,因此計算免抵退稅額時採用人為設定其進項稅額是按照銷售額的一定比例計算,這個比例就是定公式中的退稅率;第三,基於第二條同樣的理由,因為無法直接計算應退稅額,所以變通的辦法,先來計算不得免徵和抵扣的稅額,並以此作為間接計算免抵退的一個中間數據。
I. 在出口退稅計算過程中為什麼要考慮免稅購進原材料
因為是免稅的。
進項是不可以抵扣的,
進項不可以抵扣的,也就不可以退稅。
如果你把不可以抵扣的,辦理了退稅了。
那麼,會對國家造成損失。
J. 出口退稅免抵稅額為什麼要交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出口退稅免抵稅額不用交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的。
根據《財政部專 稅務總局關於增值稅期末留抵屬退稅有關城市維護建設稅 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政策的通知》:
為保證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有效落實,現就留抵退稅涉及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問題通知如下:
對實行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的納稅人,允許其從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計稅(征)依據中扣除退還的增值稅稅額。
拓展資料:
免抵稅額就是出口應退稅額抵頂內銷稅額的部分,這部分是不退稅的。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假如這部分退稅,那麼內銷那部分就要交稅。這樣此部分不退,內銷相應的部分也不交,就兩相抵了。
由此可見,當期免抵稅額是指當期免抵退稅額減去當期應退稅額之後的余額,其反映的是「免抵退稅」企業當期從內銷應納增值稅稅額中抵減的那部分出口免抵退稅額,不是企業期末留抵稅額,更不是企業次月的期初留抵稅額。
通俗地講,是指企業的期末留抵稅額小於應退稅額所產生的余額,也就是說企業的留抵稅額不夠退。
關於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有關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政策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