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征稅和免稅有什麼區別
❶ 不征稅和免稅的區別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免稅,是指按照稅法規定免除全部應納稅款,是對某些納稅人或征稅對象給予鼓勵、扶持或照顧的特殊規定,是世界各國及各個稅種普遍採用的一種稅收優惠方式。免稅是把稅收的嚴肅性和必要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制定的措施。在經濟生活中,稅收立法確定的稅收制度,包括設立稅種、設計稅目和稅率,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情況群體的平均承受能力來制定的,適應了普遍性、一般性的要求。但具體到不同產業、不同地區和不同的納稅人、征稅對象,往往需要從實際出發,對一些需要扶持、鼓勵或照顧的地區、行業、產業或納稅人、征稅對象給予特殊的規定,以體現稅收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合理負擔的原則。因此,在統一征稅的基礎上,採取免稅的稅收優惠,以適應個別的特殊的情形,成為世界各國稅收制度普遍採取的一種政策措施。
不征稅是針對不征稅項目而言的,不征稅項目指的是以下四項收入:⑴獨生子女補貼;⑵托兒補助費⑶按國家規定發放的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⑷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未納入基本工資總額的補貼、津貼差額和家屬成員的副食品補貼。
零稅率亦稱「稅率為零」。指對某種課稅對象和某個特定環節上的課稅對象,以零表示的稅率。從理論上說,零稅率與免稅是不同的。免稅是指對某種課稅對象和某種納稅人,免除其本身負擔的應納稅額,而外購的貨物或勞務仍然是含稅的。稅率為零不僅納稅人本環節課稅對象不納稅,而且以前各環節轉移過來的稅款亦須退還,才能實現稅率為零。但在實際工作中,稅率為零的含義在不同稅種上的使用,並不嚴格。如所得稅往往對應納稅所得額的免稅金額部分以零稅率表示,當然所得稅並無轉移稅額的問題。再如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規定稅率為零的投資項目僅指免掉投資項目本身應納稅額,其外購各種商品和勞務,實際上都是含稅的,並不退還其已納增值稅稅額。真正體現零稅率理論上定義的,是增值稅對出口產品實行零稅率,即納稅人出口產品不僅可以不納本環節增值額的應納稅額,而且可以退還以前各環節增值額的已納稅款。增值稅的免稅規定,只是免除納稅人本環節增值額的應納稅額,納稅人購進的貨物和勞務中仍然是含稅的。對出口產品實行零稅率,目的在於獎勵出口,使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以完全不含稅的價格參與競爭。
希望能幫到您,謝謝。
❷ 免稅與不征稅有什麼區別
免稅與不征稅的區別:
不征稅收入是指從性質和根源上不屬於企業營利性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不負有納稅義務並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組成部分的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所稱的不征稅收入包括財政撥款,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等。
免稅收入是指屬於企業的應稅所得但按照稅法規定免予徵收企業所得稅的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所稱的免稅收入包括國債利息收入,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收入,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收入,符合條件的非營利公益組織的收入等。
(2)不征稅和免稅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1、國債利息收入。國債包括財政部發行的各種國庫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原國家計委發行的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和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發行的金融債券及各種企業債券等,不包括在國債范圍之內。為鼓勵納稅人積極購買國債,稅法規定,納稅人購買國債所得利息收入,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不徵收企業所得稅。
2、有指定用途的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稅法規定,對企業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含即征即退,先征後退等),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有指定用途的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除此之外的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應納入應納稅所得額,計征企業所得稅。對直接減免和即征即退的,應並入企業當年所得徵收所得稅;對先征稅後返還和先征後退的,應並入企業實際收到退稅或返還稅款年度的所得,徵收所得稅。
3、不計入損益的補貼項目。稅法規定,對企業取得的國家補貼收入和其他補貼收入,凡國務院、財政部或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不計入損益的,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除此之外的補貼收入,應一律並入企業實際收到該補貼收入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計征企業所得稅。
4、納入財政預算或財政專戶管理的各種基金、收費。企業收取的各種價內外基金(資金、附加、收費),屬於國務院或財政部批准收取,並按規定納入同級預算內或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的,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收取的各項收費,屬於國務院或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批准以及省級人民政府批准,並按規定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內或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的,不徵收企業所得稅。
5、技術轉讓收入。對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服務於各業的技術成果轉讓、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承包所取得的技術性服務收入暫免徵收所得稅。
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在技術轉讓過程中發生的與技術轉讓有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的所得,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徵收所得稅;30萬元的部分,依法繳納所得稅。
6、治理「廢渣、廢氣、廢水」收益。
7、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免稅項目。主要包括:經財政部核准不上繳財政專戶管理的預算外資金;事業單位從主管部門和上級單位取得的用於事業發展的專項補助收入;事業單位從其所屬獨立核算經營單位的稅後利潤中取得的收入;社會團體取得的各級經營單位的稅後利潤中取得的收入;社會團體取得的各級政府資助;按照省級以上民政、財政部門規定收取的會費;社會各界的捐贈收入以及經國務院明確批準的其他項目。
8、其他免稅收入。指上述項目之外,經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批準的免稅項目。
❸ 不征稅和免稅有什麼區別
一、內容不同
1、不征稅收入:財政撥款、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內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容金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2、免稅收入包括:
國債利息收入。國債包括財政部發行的各種國庫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原國家計委發行的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和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發行的金融債券及各種企業債券等,
有指定用途的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不計入損益的補貼項、納入財政預算或財政專戶管理的各種基金、收費。技術轉讓收入。治理「廢渣、廢氣、廢水」收益。
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免稅項目。
二、性質不同
不征稅收入不屬於稅收優惠,而免稅收入屬於稅收優惠。
三、免稅時間不同
不征稅收入是由於從根源和性質上,不屬於營利性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是專門從事特定目的的收入,這些收入從企業所得稅原理上講應永久不列為征稅范圍的收入范疇。
免稅收入是納稅人應稅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國家為了實現某些經濟和社會目標,在特定時期或對特定項目取得的經濟利益給予的稅收優惠照顧,而在一定時期又有可能恢復征稅的收入范圍。
❹ 免稅,減稅,不征稅有什麼區別
1、性質的區別。
免稅和減稅是稅收制度。是國家給某些納稅人或征稅對象的一種鼓勵或特殊照顧。
而不征稅,是用來形容某一類型的收入,即從性質和根源上不屬於企業營利性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不負有納稅義務並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組成部分的收入。
2、征稅金額的區別
減稅是從應征稅款中減征部分稅款,免稅是免徵全部稅款。
3、是否具有納稅義務
免稅和減稅,是國家給某些具有納稅義務的人指定的照顧政策,仍有納稅義務。
不征稅收入不負有納稅義務。
4、適用對象
不征稅收入:如財政撥款、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減免稅政策:符合條件的企業、單位和個人。
(4)不征稅和免稅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減稅的具體辦法通常有四種:
1、減征法
稅額比例減征法即對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計算出來的應納稅額減征一定比例,以減少納稅人應納稅額的一種方法、稅額比例減征法的計算公式為: 減征稅額=應納稅額×減征比例
2、稅率比例
稅率比例減征法即按照稅法規定的法定稅率或法定稅額標准減征一定比例,計算出減征稅額的一種方法。稅率比例減征法的計算公式為:
減征稅額=法定稅率×減征比例×計稅依據
3、降低稅率法
降低稅率法即採用降低法定稅率或稅額標準的方法來減少納稅人的應納稅額降低稅率法的計算公式為:減征稅額=(法定稅率-降低後的稅率)×計稅依據
4、優惠稅率法
優惠稅率法是在稅法規定某一稅種的基本稅率的基礎上,對某些納稅人或征稅對象再規定一個或若干個低於基本稅率的稅率,以此來減輕納稅人稅收負擔的一種減稅方法。
❺ 不征稅收入與免稅收入有什麼不同
不同點在於:
是否需要扣稅收。
不征稅收入是沒版有扣稅收之前的總收入,但是還是需要按照權稅率扣除稅收的。並不是不需要扣稅收。
但是免稅收入是免除稅收了,不需要扣稅收的。免稅收收入就是可以獲得的總收入,不需要考慮稅收的問題。
通常在經營中獲得的收入都是需要扣除稅收的,但是現在國家為了鼓勵企業的發展和經營,會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免除稅收。
在免除稅收之後,企業的收入就是純收入了,不需要向國稅或者是地稅局繳納稅款。但是在規定的時間結束之後,通常企業就需要正常進行納稅了。那麼總收入就是不征稅收入,在繳納稅款之後的收入就是扣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