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免稅為什麼有規定了稅率
1. 關於增值稅的問題,高手指點為什麼農產品說是免徵增值
農產品復免徵增值稅,並不是所有制的農產品都免徵增值稅,僅僅只是對農產品生產者銷售自產的農產品免徵增值稅,非自產不屬於免徵增值稅范圍,應當按規定稅率計算交納增值稅。
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五條下列項目免徵增值稅:
(一)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農業產品征稅范圍注釋》的通知(財稅字〔1995〕52號):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六條所列免稅項目的第一項所稱的「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業產品」,是指直接從事植物的種植、收割和動物的飼養、捕撈的單位和個人銷售的注釋所列的自產農業產品;對上述單位和個人銷售的外購的農業產品,以及單位和個人外購農業產品生產、加工後銷售的仍然屬於注釋所列的農業產品,不屬於免稅的范圍,應當按照規定稅率徵收增值稅。
2. 普通農產品與免稅農產品在稅率上有何不同
普通農產品的增值稅稅率為10%,而免稅農產品是免徵增值稅的。
根據《關於調整增值稅稅率的通知》為完善增值稅制度,現將調整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通知如下:
一、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適用17%和11%稅率的,稅率分別調整為16%、10%。
二、納稅人購進農產品,原適用11%扣除率的,扣除率調整為10%。
三、納稅人購進用於生產銷售或委託加工16%稅率貨物的農產品,按照12%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四、原適用17%稅率且出口退稅率為17%的出口貨物,出口退稅率調整至16%。原適用11%稅率且出口退稅率為11%的出口貨物、跨境應稅行為,出口退稅率調整至10%。
(2)農產品免稅為什麼有規定了稅率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五條下列項目免徵增值稅:
(一)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
(二)避孕葯品和用具;
(三)古舊圖書;
(四)直接用於科學研究、科學試驗和教學的進口儀器、設備;
(五)外國政府、國際組織無償援助的進口物資和設備;
(六)由殘疾人的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的物品;
(七)銷售的自己使用過的物品。
除前款規定外,增值稅的免稅、減稅項目由國務院規定。任何地區、部門均不得規定免稅、減稅項目。
3. 請求高手解釋。收購農產品是免稅項目,為什麼還有13%稅率可以抵扣,賬務處理是 借:原材料
《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購進農產品,除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回海關進口答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外,按照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註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
根據以上規定,公司購進的農產品,即可按照農產品收購發票,也可按銷售發票上註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這個政策的目的是扶持農業經濟發展。也就是說,把收購金額中的13%作為稅款抵扣,可以減輕收購或加工企業的負擔,提高企業的積極性。
這個賬務就是將收購金額中的13%作為進項稅額抵扣。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的農產品是免稅的,其它收購或加工農產品的企業或個人銷售農產品並不免稅,而是適用13%的稅率。
4. 農業和農產品的區別為什麼一個免稅一個低稅率
(1)不是抄農業免稅,而是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這里所說的自產農產品必須為初級農產品,也就是指直接從事植物種植、收割和動物飼養、捕撈的單位和個人銷售的自產農產品;
(2)而適用13%低稅率中所說的農產品,指的是非初級農產品,是經過了一定加工或者流通之後的農產品。
5. 稅的問題,高手指點為什麼農產品說是免徵增值稅,為
農產品免徵增值稅,並不是所有的農產品都免徵增值稅,為了減輕農產品生產者的負擔內,僅僅只是對農產品生容產者銷售自產的農產品免徵增值稅,非自產不屬於免徵增值稅范圍,應當按規定稅率計算交納增值稅。
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五條下列項目免徵增值稅:
(一)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農業產品征稅范圍注釋》的通知(財稅字〔1995〕52號):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六條所列免稅項目的第一項所稱的「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業產品」,是指直接從事植物的種植、收割和動物的飼養、捕撈的單位和個人銷售的注釋所列的自產農業產品;對上述單位和個人銷售的外購的農業產品,以及單位和個人外購農業產品生產、加工後銷售的仍然屬於注釋所列的農業產品,不屬於免稅的范圍,應當按照規定稅率徵收增值稅。
6. 為什麼農產品有時是免稅有時是低稅率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從事農業生產的單內位和容個人自產自銷的初級農業產品免徵增值稅。
在這個規定中,農業是指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牧業、水產品;從事農業生產是直接從事農業的種植、收割、飼養、捕撈等;自產自銷是自己生產,並且用於自己銷售的一種行為,而對於通過收購、生產並加工出售的農業產品,則不在免稅的行列。同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免稅的農業產品必須是初級農業產品,即只是通過簡單的曬干、腌制、切片等粗略的方式製成的農業產品。
為此,在從事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農產品的免稅界限,只有這樣,才能對農產品是否征稅的界限有著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7. 免稅農產品稅率問題
按照規定,從事農產品批發零售的納稅人銷售的蔬菜和肉蛋禽(只針對豬牛羊)免徵增值回稅。但是答,免徵增值稅必須分開核算,且應當向國稅局做免稅備案。如果對方對於免稅的蔬菜等,要求不免稅,在3年以內不得再免稅備案,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稅率11%。
你公司取得該增值稅專用發票,不能抵扣進項稅額,應當認證後做進項稅額轉出。因為你公司銷售蔬菜是免稅的,是不得抵扣進項稅額的。
8. 購進生產用原料的免稅農產品稅率是17%為什麼
1 發給職工是視同銷售,增值稅(銷項稅):30萬*17%
2 銷售面料,增值稅(銷項稅):(351萬/(1+17%))*17%(含稅收入需換算成不含稅收入)
3 購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15萬*13%(農副產品增值稅率13%)
4 銷綢緞,增值稅(銷項稅):30萬*17%
增值稅(進項稅):1.98萬*7%(取得運費專用發票可抵扣7%)
5 購紗線無增值稅專用發票,無進項稅
以上各項銷項稅之和減進項稅之和即為當月應納增值稅稅額
追問:
該紡織廠從B生產企業(小規模納稅人)購進紗線一批,價款為6萬元,--這應該算是進項稅額吧,怎麼沒有體現到這6萬元呢??
回答:
沒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當然就沒有抵扣了,如果他們向小規模納稅人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票,那麼就可以有進項稅。這里題目是沒有取得專有發票,所以是沒有抵扣。
追問:
你好,我還有個疑問:銷售額應該是含稅的,所以要換算成不含稅的來算,可是這道題有點奇怪。因為它只在第2點提出是「含稅銷售收入」,在其他都沒有顯示,不知道其他的到底是含稅還是不含稅?所以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樣算才對!?
回答:
銷售額是不含稅的,一般題目中只有明確指出是含稅金額,才要把金額按算成不含稅。其他直接用金額乘稅率就可以了。
9. 免稅農產品為什麼免稅以及煙葉稅的10%價外補貼怎麼保證實施
你的理解有誤
第一個問題,關於免稅農產品,並不是說部分農產品免稅,而是專指的農業生產者直接銷售的所有農產品免徵增值稅,這里的農業生產者包含了農名個人,農村合作社,以及農場、林場等直接的農業生產者。一般習慣的說收購免稅農產品,指的是收購農產品的人直接從農業生產者收購的農產品。
按照正常銷售,銷售方都要繳納增值稅,比如賣了113元,按規定銷售方如果沒有進項稅額,就要交13的增值稅,實際到手的錢和收入只有100,而對農業生產者免稅,就不用交這13的稅,到手的前和收入還是113,這樣就是實實際際的減輕了農業生產者的負擔
同時,按照正常的,對於收購農產品的一方不能取得專用發票是不能抵扣進項稅額的,但是為了鼓勵收購,又專門規定了這種情況下收購方同樣可以抵扣13的增值稅,這樣就同樣也減輕了收購方的負擔,鼓勵收購免稅農產品
第二個問題,煙葉收購的價外補貼,在實際中的操作一般是這樣的:煙葉收購方一般是煙草局下設的專業機構,他們在收購的時候可能本來的收購價應該是100,因為政府補貼,所以實際按110進行收購付錢給農民,然後多付出的這10元政府在補貼支付給收購煙葉的機構,這樣其實最終的結果也是補貼了農名
因為國家對煙草實行專賣制度,收購煙葉的單位說白了都是政府的,因為有了這個補貼,收購的價格就可以提高,相當於最終實際上還是補貼了煙農。
當然了,實際中可能存在騙取補貼,補貼沒有實際給到煙農的情況
10. 為什麼有些免稅還需要按照13%的稅率來進行計算
你問的的農業生產者銷售自己種植的農產品免徵增值稅吧?
比如說農民A賣自己種的糧版食,本來權按照一般的銷售來說,他就應該繳納增值稅,但是政府特別給予優惠不用交稅;同時對於采購農產品的一方,他買了再買,是要交增值稅的。對於一般納稅人增值稅是按照銷售的銷項稅額減去采購的進項稅額之後的差額繳納的,這樣買農產品的時候由於是免稅農產品沒有專票就不能抵扣進項,但是還要計算銷項,就產生了不公平,所以稅法特別規定,免稅收購農產品可以直接按照采購金額的13%計算作為進項稅額抵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