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稅收入額怎麼算
Ⅰ 免稅收入不列入應納稅所得額,為什麼還扣除
你說的這個問題,屬於稅收學科和稅收實務范疇。
中國新企業所得稅法對於內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征管容系統採用的是會計利潤加上納稅調整項目實現的;但是在理論上可以有直接計演算法,那就是: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准予扣除項目金額-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
你的問題是:免稅收入不列入應納稅所得額,為什麼還扣除?
這個很簡單,因為「收入總額」中本身就包括免稅收入在內,那麼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當然要減去。
上述解答,供你參考。
Ⅱ 個人所得稅免稅收入額包括哪些
一般來說,個人所得稅的「免稅收入」是指,個人享受減免稅政策的免稅收入金額。
那麼,個人所得稅免稅政策有何規定呢?根據新個人所得稅法規定,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一)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二)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五)保險賠款;
(六)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退役金;
(七)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
(八)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九)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十)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免稅所得。
前款第十項免稅規定,由國務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51個稅提醒,常見的免徵個人所得稅情形如下:
1、個人舉報、協查各種違法、犯罪行為而獲得的獎金。
2、個人辦理代扣代繳稅款手續,按規定取得的扣繳手續費。
3、個人轉讓自用達五年以上、並且是唯一的家庭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
4、對按國發〔1983〕141號《國務院關於高級專家離休退休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和國辦發〔1991]40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傑出高級專家暫緩離退休審批問題的通知》精神,達到離休、退休年齡,但確因工作需要,適當延長離休退休年齡的高級專家(指享受國家發放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學者),其在延長離休退休期間的工資、薪金所得,視同退休工資、離休工資免徵個人所得稅。
5、隨軍家屬、軍轉幹部、退役士兵從事個體經營免徵個人所得稅。
6、取消農業稅從事「四業」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7、符合條件的房屋贈與免徵個人所得稅。
如有疑問,可向當地的稅務局咨詢。
Ⅲ 個稅免稅收入 個稅免稅收入額怎麼算
各種社保,如醫保,失業保險,住房公共基金,養老等。再有就是當月被扣罰的款項,在個稅版明細申報裡面也權應計入免稅收入。這樣從應發工資里減除後,再減除基數,即為應納稅所得額。之後乘以相應的稅率再減去相應速算扣除數。即為應按稅額。
Ⅳ 個稅免稅收入 個稅免稅收入額怎麼算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當前的個稅免徵額是3500元,月收入超過3500元的部分需要徵收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是: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應納稅所得額需要扣除社保費用。
Ⅳ 個人所得稅申報中的收入額和免稅收入額怎麼填寫
免稅可以寫3500,如果你收入沒超過這個,就直接寫收入也可以。
收入額就是含稅的全部收入額
Ⅵ 個人所得稅申報中的收入額和免稅收入額怎麼填寫
所得稅總額為增值稅發票和普通發票的不納稅總額。
具體的計算:
應納稅額=(增票不含稅+總票)*稅務局確定的所得稅率*25%。
所得稅率由稅務機關決定,各企業略有不同。
應交的所得稅多多少少,不能抵扣成本,而是根據你的總收入來設定。
(6)免稅收入額怎麼算擴展閱讀:
稅前扣除規定和企業的實際會計處理:
稅法優惠原則: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的財務會計處理措施與稅收法律、法規規定不一致的,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計算。(註: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一條)
例如,在員工福利基金的范圍內,財政部門與國稅函有相關規定和不一致,而國家稅務總局在稅務問題上就所得稅按照國稅函的文件處理;在會計處理中按照財政部的財務通文件。如果沒有,按照稅法的標准。
在實際操作中,還需要注意稅法優惠原則在其他方面的體現。例如,合同規定股權轉讓產生的個人所得稅由個人承擔,但這部分費用由另一方承擔。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務部門還是會找個人來承擔責任。
稅法的協調原則:企業財務會計系統的基礎上,與實際支出已確認在金融和會計處理,誰不超過企業所得稅法和有關稅收法規規定的稅前扣除范圍和標准,應根據企業實際會計處理確認,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國家稅務總局2012年第15號通知
稅法空白原則:稅法法規未明確規定的具體扣除額,在不違反稅前扣除額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按照國家財務會計規定進行計算。
Ⅶ 報個人所得稅的時候,收入額是填應發工資數嗎,免稅收入額和允許扣除的稅費這兩欄填什麼
七、本表各欄的填寫如下:
1、納稅人姓名:納稅義務人如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其姓名應當用中文和英文兩種文字填寫。
2、身份證照類型:填寫納稅人的有效證件(身份證、戶口簿、護照等)名稱。
3、國家與地區:按國家與地區編碼表填寫,詳見國家與地區編碼表(附件3)
4、職業:按照職業編碼表填寫,詳見職業編碼表(附件4)
5、所得項目:按照規定項目填寫,詳見所得項目編碼表(附件2)。同一納稅義務人有多項所得時,應分別填寫。
6、所得期間:填寫扣繳義務人支付所得的時間。
7、收入額:如支付外幣的,應折算成人民幣。
8、免稅收入額:指按照國家規定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院士津貼、資深院士津貼和其他經國務院批准免稅的補貼、津貼等按照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免於納稅的所得。
此欄只適用於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其他所得項目不得填列。
9、允許扣除的稅費:只適用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和財產轉讓所得項目。
(1)勞務報酬所得允許扣除的稅費是指勞務發生過程中實際繳納的稅費;
(2)特許權使用費允許扣除的稅費是指提供特許權過程中發生的中介費和相關稅費;
(3)適用財產租賃所得時,允許扣除的稅費是指修繕費和出租財產過程中發生的相關稅費;
(4)適用財產轉讓所得時,允許扣除的稅費是指財產原值和轉讓財產過程中發生的合理稅費。
10、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外,准予扣除的捐贈額不得超過應納稅所得額的30%。
11、已扣稅額:是指扣繳義務人當期實際扣繳的個人所得稅稅款,當期如有減免稅事項,已扣稅額=應扣稅額-減免稅額。
12、如有減免稅事項,須在備注欄反映。
13、表間關系:
(1)應扣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2)應納稅所得額=收入額(人民幣合計)-免稅收入額-允許扣除的稅費-費用扣除標准-准予扣除的捐贈額
註:全年一次性獎金等特殊政策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除外。
(3)收入額(人民幣合計)=收入額(人民幣)+收入額(外幣摺合人民幣)
14、聲明人:填寫扣繳義務人名稱。
Ⅷ 免稅收入額是什麼意思
免稅收入是指屬於企業的應稅所得但按照稅法規定免予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專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屬國企業所得稅法》所稱的免稅收入包括國債利息收入,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收入,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收入,符合條件的非營利公益組織的收入等。
Ⅸ 2000元工資,免稅收入額怎麼算
對於個復人而言,免稅收入包括:制津貼只有 (1)中國科學院院士津貼每人每月200元; (2)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和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每人每年1萬元的資深院士津貼。 (二)外籍個人所得稅優惠: 1、外籍個人以非現金形式或實報實銷形式取得的住房補貼、伙食補貼、搬遷費、洗衣費。 2、外籍個人按合理標准取得的境內、外出差補貼。 3、外籍個人取得的探親費(總局最新規定為一年不得超過兩次並要有交通費支出憑證)、語言訓練費、子女教育費等,經當地稅務機關審核批准為合理的部分。 4、外籍個人從外商投資企業取得的利潤、股息、紅利所得。
Ⅹ 個人所得稅免稅收入額如何計算
免稅可以寫來3500,如果你收自入沒超過這個,就直接寫收入也可以。
個人所得稅免稅收入指按照國家規定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院士津貼、資深院士津貼和其他經國務院批准免稅的補貼、津貼等按照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免於納稅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