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購物大全 » 哪些國家聖誕購物季

哪些國家聖誕購物季

發布時間: 2021-03-01 15:35:31

① 哪些國家將聖誕節看得最重要

聖誕節(Christmas),每年12月25日,是教會年歷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在聖誕節,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耶誕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聖誕節慶祝則在每年的1月7日。
北歐
在瑞典,傳統上公司會在聖誕節前一星期邀請員工參加一個聖誕午餐(julbord或jullunch)。為了防止聖誕節期間可能導致的食物中毒,瑞典報紙傳統上每年都要不遺餘力的作一些實驗室試驗有關的報道,警告市民冷肉和蛋黃醬這些東西不要放在室溫條件下以防變質。聖誕節在瑞典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享受美食時節,聖誕節盛宴上的重點還是以烘烤火腿為主,但是哪一天享用它在不同的地方卻也不同。不過在瑞典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慣例,那就是聖誕前夜這一天也就是12月24日下午3點准時收看迪士尼的特別節目。
挪威的聖誕大餐會在12月24日舉行,挪威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特定的食物做為聖誕晚餐,然後"Julenissen"(jule是聖誕的意思,nissen是挪威傳說中的精靈)會帶禮物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經過安靜的與家人團聚的12月25日,節禮日後會有另一場大型慶祝,兒童們會在此時在鄰居中挨家挨戶接受款待。Joulupukki(或聖誕山羊)是芬蘭版的聖誕老人。他坐在馴鹿拉的雪橇里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發送禮物。
南歐
希臘的聖誕船裝飾義大利人的聖誕節柔合了現代傳統及羅馬祖先遺留下、慶祝Natale(譯者註:聖誕節的義大利文)的習俗。聖誕的降臨節同日從古羅馬的神農節(Saturnalia)中的異教徒慶典由來的可能性,而她們的假期就從這天開始一直到顯現節。食物、宗教儀式、聖誕擺設和送禮都是重點項目。在某些地區,禮物是由La Befana(譯者註:義大利傳說送禮物給小朋友的老婦)於顯現節時送出的,其他的地區則由小耶穌於聖誕節或平安夜送出。而近年,他們的位置漸漸被Babbo Natale——一個像聖誕老人的人物——取代。
在希臘,縱然樹木是要進口的,但船是聖誕的傳統像征。
中歐
在捷克,人們主要是在12月24日或聖誕夜(Štědrý den意思為慷慨的一天)慶祝聖誕節,這天晚上大家會相互贈送禮物.雖在12月25號和26號也可以.根據傳統,禮物是由Ježíšek("小耶穌")或帶來的.為了使節日更豐富有趣,很多古老的聖誕傳統保存了下來.人們被告戒在正式的晚宴准備好前,聖誕夜裡不能吃任何東西,為了能看見閃閃發亮的烤豬.禮物被安置在聖誕樹下(通常是雲杉或松樹).人們將會在晚餐後開啟自己的禮物.
另外捷克的聖誕傳統習俗還包括對來年的預測.他們將蘋果切開,如果第一下能看見蘋果核就預示來年具有好運氣,如果沒有就表示來年的不順.女孩們將她們的鞋子從肩頭拋過,如果鞋尖指向門的方向,就預示著著女孩來年將會出嫁.另一個傳統是將一點熔鉛倒入水中,根據鉛在水中形成的形狀來猜測來年的運式.
在波蘭,聖誕夜是宴會的第一天.宴會是從聖誕夜第一顆星星出現時開始的,然後大家開始互贈禮物.在第二天人們會走訪親戚朋友們.
在斯洛伐克,聖誕節是一個大型的家庭,食物,宗教慶典.2001年,一個大型的耶穌誕生場景在布拉迪斯拉發造建並展出,還計劃將它封裝以在其他城市展出.
東歐和俄國
在東歐,斯拉夫的鄉村有個傳統稱為「森林爺爺」(Ded Moroz).根據傳說,他乘著神奇的"三駕馬車"(一種裝飾華麗由三隻馬拉動的雪橇)旅行,並且分送禮物給小孩子們。他被認為是聖誕老人更勝於是聖尼古拉斯的後代。
從1991年蘇聯解體後開始,聖誕節日祝在俄羅斯重新復甦。聖誕夜的「神聖晚餐」包含12道菜餚,每一道都是為了紀念耶穌的門徒。雖然俄國的傳統有些被轉移到新年,但大多數仍被保留至今日,例如:拜訪並給「森林爺爺」和他的「雪女」的禮物。許多現存的俄國聖誕節習俗,包括聖誕樹或是「yolka」,都在彼得大帝十八世紀末期的西遊之後流傳開。
在波蘭,聖誕夜是齋戒的第一天,然後,在第一顆星星出現,交換禮物之後人們便開始享受。而接下來的日子通常是用來拜訪朋友的。
西歐
為了慶祝聖誕節所裝飾的房子(英國西南部)在英國,聖誕拉炮(Christmas cracker)是一種慶祝聖誕節不可或缺的形式,而聖誕童話鬧劇(pantomime)更是風行於年輕的家庭中。節日Nine Lessons and Carols在劍橋是一個很流行的宗教活動。自從西元1947年開始每年挪威首都奧斯陸都會贈送一棵雲杉樹給英國人民作為表示英國於二戰支援挪威的感謝之意。這棵樹立於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鴿子廣場, Trafalgar Square)而且是全英國最知名的聖誕樹, 象徵著英國和挪威人民之間的友誼。
德國和荷蘭在12月6日慶祝類似英語國家的聖尼古拉斯日.荷蘭語稱作Sinterklaasavond(聖尼古拉斯事件)的日子要比聖誕節重要的多,雖然近年來,一些荷蘭人也開始慶祝平安夜和聖誕老人。
Sinterklaas這一形象是由真實的聖尼古拉斯和英國以及美洲的聖誕老人綜合演化而來,Sinterklaas會在12月5日給企求禮物的小朋友帶來禮物。他的裝束是紅色的主教外套和主教發冠,騎著一匹白色駿馬在房頂間穿梭,Sinterklaas有一群被稱為'zwarte Pieten'(黑彼得)的喜愛惡作劇的助手。在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部分地區,令小朋友感到恐懼的Knecht Ruprecht也會出現在傳說中。
北美洲及中美洲
除了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出現法國式的聖誕老人Pere Noel之外,在美國和加拿大,聖誕老人的習俗基本上是相同的。紐約洛克菲勒中心的擺放聖誕樹和滑冰場的盛大溜冰活動、華盛頓的給白宮上聖誕裝飾的的活動,是美國聖誕節中最亮麗的風景線。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在每年都會跟蹤聖誕老人在全球的行程,這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在墨西哥,posada是諸多非宗教式的聖誕節慶祝活動中的最亮點。在9天中,一群群城鎮市民挨家挨戶地走訪,象徵著剛出生的耶穌的拜訪者。人們還在特定時間在家中玩從piñata中打出聖誕禮物的小游戲。
南美洲
在天主教盛行的南美洲,聖誕節的慶祝活動充滿著宗教主題。在這些國家,世俗的風俗和互贈禮物是歐洲和美洲土著人傳統的混合體,並且正越來越多的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影響。
在哥倫比亞,贈送禮物的傳統中有一個為孩子們帶來禮物的"El Niño Jesus" (小基督),在智利成了"Viejo Pasquero"(聖誕老人),在巴西有被稱為"Papai Noel",後兩者與通常意義上的聖誕老人有很大聯系。南美洲的聖誕老人穿的更加涼快,這或許與南美溫暖的聖誕節有關。聖誕老人可以通過很多方法在晚上進入孩子們的房間,從梯子到跳躍床,應有盡有。在阿根廷,人們在一月六日,當地的「三聖節」("Three Kings Day")贈送聖誕禮物,那時是孩子們在去伯利恆朝聖的路上遇見的聖者用點心和小禮物裝滿了孩子們放在床下的鞋子。
無論在人們的家中還是在公共場合,耶穌形象在南美的聖誕慶祝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像秘魯這樣有著大量南美原住民後裔的地區,耶穌形象會使用歷史悠久的技法手工雕刻。在墨西哥,鄉村居民一起參與一場圍繞耶穌基督誕生的故事表演也是常見的。全家一起享用聖誕大餐是非常重要的,飯菜內容各有不同。但聖誕燭光卻幾乎是夏夜中都有的一景,特別的ì在巴西城市中還常常可以在這天觀賞煙火表演。
亞洲
在台灣,名義上,聖誕節不是假日,但在1963年至2000年期間,每年12月25日均為行憲紀念日國定假日,以紀念中華民國憲法於1946年同日通過,並於翌年同日實施,所以聖誕節雖然在名義上不是假日,但卻很湊巧地放假一天。1998年,台灣實施隔周周休二日,同時取消部分國定假日,以減少因假期太多而做成的經濟沖擊,當時行政院以12月25日放假可以跟國際接軌為由,維持這天放假。但2001年正式實施周休二日制之後,行憲紀念日國定假日遭取消,不再放假(但部分適用工時雙周84小時制的勞工,仍然有放假),不過民眾慶祝聖誕節的氣氛卻愈來愈濃厚。前任「總統」陳水扁在2005年11月25日贈勛梵蒂岡前任外交部長陶然樞機主教後,表示希望台灣「與世界同步」,聖誕節也放假一天。當時引起部分台灣輿論認為陳水扁是刻意以「聖誕節放假」來鞏固梵蒂岡邦交。
香港受前宗主國英國影響,12月25日聖誕節及12月26日節禮日均屬公眾假期(但某些情況下,聖誕節可能不放假,以冬節取代,節禮日更可不放假亦不予補假,詳情請參閱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條目),12月24日平安夜雖然不是公眾假期,但部分機構或會提早下班,股市亦僅上午開市。聖誕氣氛相當濃厚,很多商場早在11月中旬已有聖誕燈飾。平安夜,年輕人喜歡帶著情侶到尖沙咀欣賞聖誕燈飾,開聖誕派對,或到蘭桂坊等地狂歡,基督教及天主教徒則會參加報佳音等宗教聚會。商店、食肆及娛樂場所仍會照常營業,不少人會陪同愛侶出外消遣,亦有不少人會出國旅行。對年輕一輩來說,聖誕節的焦點完全集中在與愛侶一起慶祝,變相成為另一個情人節。此外,香港人普遍誤解節禮日為「拆禮物日(Boxing Day)」,以為所有在聖誕禮物必須要待到此日才可拆開。其實歐美並沒有此傳統。在歐美,所有聖誕節禮物早在平安夜或者聖誕日早上已經拆開。
澳門同樣受前宗主國葡萄牙影響,聖誕節是官方假日,和香港不同之處,是12月24日平安夜和12月25日聖誕節都是假日,12月26日節禮日卻非假日。
在日本,聖誕節不屬國定假日(但學生一般正在放冬休假期,而湊巧地,接近聖誕節的12月23日是天皇誕生日國定假日),但民眾完全接受了西方聖誕老人來慶祝聖誕節,但是他們的新年是更重要的節日。
在印度,大部分教育機構有聖誕假期,假期在聖誕節前幾天開始在元旦幾天後結束。聖誕節因為聖誕老人禮物和購物在印地語里被叫「bada din」(大日子)。
屬於天主教國家菲律賓,擁有世界上最長的聖誕季。傳統上,菲律賓的聖誕節從12月16日開始。傳統上被西班牙人被稱作「Misas de Aguinaldo」(禮物彌撒),他們更通俗的菲律賓名字是「Simbang Gabi」。12月24日的平安夜會有預先准備好的「noche buena」——在午夜彌撒後的傳統聖誕盛宴。家庭成員坐在一起盡情享用傳統「noche buena」,菜主要包括「queso de bola」(乾酪球,通常使用伊丹乳酪做成)和「jamon」(聖誕火腿)。節日里孩子們會向他們的神父要「aguinaldos」(禮物),神父則會快樂的贈與禮物然後祝福他們繁榮快樂。
在韓國、新加坡和東帝汶等,聖誕節也是官方假日。

② 聖誕節是哪些國家的新年

挪威 希臘 瑞典 英國 斯拉夫 波蘭 捷克 斯洛伐克 加拿大 美國 哥倫比亞
聖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西方傳統節日,在每年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聖誕節慶則在每年的1月7日。

聖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聖經實際上並無記載耶穌誕生日期,聖誕節是後人公定的。

聖誕節本是宗教節日。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使聖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聖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後,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聖誕裝飾也出現了。

十九世紀初發展至中葉,整個歐洲、美洲開始過起了聖誕節。並衍生出了相應的聖誕文化。

聖誕節傳播到亞洲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日本、韓國、中國等都受到了聖誕文化的影響。
改革開放後,聖誕節在中國傳播地尤為突出,至二十一世紀初,聖誕節有機地結合了中國當地習俗,發展日趨成熟。吃蘋果、帶聖誕帽、寄送聖誕賀卡,參加聖誕派對,聖誕購物等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③ 聖誕購物季啥時候開始

大量買家和商戶正蓄勢待發,等待今年月24日「黑色星期五」購物季的到來。圖為11月15日,在英國彼得伯勒一個亞馬遜倉儲物流中心,員工們准備貨品。新華社/法新

「黑色星期五」(24日)即將拉開美國聖誕購物季的序幕,預計將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掀起一次購物高潮。外界預期,隨著全球經濟持續回暖,今年年底的購物季有望帶動零售業加速增長。

做生意的可以抓住商機了,消費者理性消費。

④ 世界上哪些國家過聖誕節

整個歐洲、美洲、日本、韓國、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

聖誕節本是宗教節日。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使聖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聖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後,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聖誕裝飾也出現了。

十九世紀初發展至中葉,整個歐洲、美洲開始過起了聖誕節。並衍生出了相應的聖誕文化。聖誕節傳播到亞洲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日本、韓國、中國等都受到了聖誕文化的影響。

改革開放後,聖誕節在中國傳播地尤為突出,至二十一世紀初,聖誕節有機地結合了中國當地習俗,發展日趨成熟。吃蘋果、帶聖誕帽、寄送聖誕賀卡,參加聖誕派對,聖誕購物等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4)哪些國家聖誕購物季擴展閱讀

社會影響:

1、全球:

2012年,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全球的聖誕經濟並不樂觀。雖然較平常確有不小幅度的升溫,但遠遠低於歷史水平。

尤其是類似希臘這樣陷入債務危機的國家,經濟本身並沒有復甦,購物的人們只能轉轉無奈離去。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美國等國由於經濟好轉,在商家的大力促銷下聖誕經濟快速回升。

2、中國

聖誕節對於沒有基督文化背景的中國人來說,只是提供了購物或是又一個出國遊玩的時間點罷了。中國國內眾多城市都有了聖誕狂歡,商場、超市等在聖誕前後都有大型促銷活動。

也催生出了一個現象:「浙江義烏,號稱世界聖誕飾品之都。」全球70%的聖誕飾品都來自這里。

⑤ 哪位知道哪些國家有過聖誕節

法國中部的色日爾斯地方,每年聖誕節前後幾天必降大雪,白雪皚皚,令人清新。在西
方人眼裡,白色聖誕是一種吉祥。在法國,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聖誕標志,因為相傳耶穌是
誕生在馬槽旁的。人們大唱頌贊耶穌的聖誕歌之後,必須開懷暢飲,香檳和白蘭地是法國傳
統的聖誕美酒。
芬蘭在12月聖誕節前後,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羅蘭,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
去一片紫紅色,紫色聖誕使人心曠神怡。
英國人和德國人一樣,聖誕節喝啤酒,吃烤鵝,他
們更喜歡利用聖誕節假日外出旅遊。

美國人過聖誕節著重家庭布置,安置聖誕樹,在襪
子中塞滿禮物,吃以火雞為主的聖誕大菜,舉行家庭舞
會。

瑞士人在聖誕節前4個星期,就將4支巨型的蠟燭點
燃,放在由樹枝裝飾成的一個環里,每周點1支,當點燃
第4支後,聖誕節就到了。

丹麥人對不合意的聖誕禮物,可去商店兌換價格相
似的其它商品。

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的國家之一。十二月底,正當西
歐各國在寒風呼嘯中歡度聖誕節時,澳大利亞正是熱不
可耐的仲夏時節。因此在澳大利亞過聖誕節,到處可以
看見光著上身汗水涔涔的小夥子和穿超短群的姑娘,與

商店櫥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掛滿雪花的聖誕樹和穿紅棉襖的聖誕老人,構
成澳大利亞特有的節日圖景。這種酷暑和嚴冬景象的強烈對比,恐怕在西方國家
是獨一無二的。父母給子女最好的聖誕禮物,莫過於一副小水劃。聖誕節弄潮是
澳大利亞的一大特徵。節日晚上,帶著飲料到森林裡舉行「巴別居」野餐。人們
用石頭壘的露天灶中用枯樹枝生火、上面架一塊鐵板,把香腸、牛肉、鮮魚等放
上去煎。吃飽喝足後,就跳起「迪斯科」或「袋鼠舞」,一直鬧到深夜才結束。
喝醉了的,便往草地上一躺,在如雷的鼾聲中迎接聖誕老人的蒞臨。
在波蘭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舉行,家家戶戶都要裝飾聖誕樹,大街小
巷都有聖誕樹上的裝飾品出賣。節日里親友之間相互祝賀,互贈禮品,表示友好。晚
間吃飯時桌布下邊要放一些草,以示耶穌的降生。晚飯很豐富,但不能吃肉。夜間十
二時後,全家去教堂禮拜。聖誕節期間,一般不到別人家中做客,但主人盛情邀請者
例外。
據保加利亞的歷法,聖誕節是靈魂出沒、妖邪猖狂的日子。因此,人們要藉助火
來驅妖鎮邪。聖誕節前夜,家家都燃起火堆,一直燃到天亮,不得熄滅,否則會招來
橫禍。由男人取聖誕木點火進屋並高聲念到「聖誕節降臨,牛、羊、豬、馬長滿圈,
麥苗出滿壠,人人走好運。」在屋裡等候的人則齊聲回答:「阿門!」
參考資料:http://www.netcity.net.cn/freetime/minsu/christmas/store.htm

⑥ 有哪些國家過聖誕節

以下國家過復聖誕節:

1、美製國

2、英國

3、法國

4、義大利

5、荷蘭

6、希臘

7、愛爾蘭

8、波蘭

9、挪威

10、羅馬尼亞

11、芬蘭

12、澳大利亞

13、西班牙

14、瑞士

15、智利

16、德國

(6)哪些國家聖誕購物季擴展閱讀:

最開始,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日。但是,在十九世紀,聖誕賀卡和聖誕老人的出現,使得聖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聖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後,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聖誕裝飾也悄然出現。

十九世紀初發展至中葉,整個歐洲、美洲開始過起了聖誕節。並衍生出了相應的聖誕文化。

改革開放後,聖誕節在中國傳播地尤為突出,至二十一世紀初,聖誕節有機地結合了中國當地習俗,發展日趨成熟。

不過,聖誕節吃蘋果這一說法兒,其實只有中國才有!蘋果在中國象徵著平安,所以也就逐漸成為了一個「中國特色」。另外帶聖誕帽、寄送聖誕賀卡、參加聖誕派對以及聖誕購物等等現在已經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當然,這只是中國人的過聖誕節方式。

熱點內容
斷背山有幾分鍾 發布:2024-08-19 08:31:17 瀏覽:253
日本電影 女老師和學生私奔 發布:2024-08-19 08:29:36 瀏覽:49
台灣電影 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02:18 瀏覽:134
2020最新電影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56:06 瀏覽:641
男男電影虐 發布:2024-08-19 07:04:57 瀏覽:10
韓國電影李采潭主演的關於發廊的 發布:2024-08-19 07:01:57 瀏覽:2
每期都有做的動漫 發布:2024-08-19 06:44:33 瀏覽:778
東宮拍攝時間 發布:2024-08-19 06:44:12 瀏覽:5
林正英電影情節鬼抬轎 發布:2024-08-19 06:36:35 瀏覽:254
懂的都懂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6:26:11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