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網上購物消費者的權益
1. 在網上購物該怎樣保障我們消費者的售後服務的權益
交易記錄你自己也有的.
你可以把你們的聊天記錄以截圖方式給淘寶內留言.給你容留言入口http://service.taobao.com/support/leave_word.htm
2. 網上購物如何保證消費者的權益
放心吧,沒問題。只要你消費的商品不是黃金,白粉,現在的網路消版費都有足夠的保障服務權。
支付寶第三方付款,七天退換貨,店鋪加入的消費者保障服務,這都是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費者。
買電器,上蘇寧和京東,買書籍,進當當。
要什麼都有,性價比高,選擇多,款式全,就進淘寶網商品海洋。
重要一點不要上那些沒人去的網路購物平台。
3. 請問《消費者權益保障法》能對網上購物的消費者進行保障嗎
目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對於網購這一方面是沒有規定的,在未出台相關的內規定之前容,如果在網購中遇到消費糾紛,處理的途徑包括:1、網上的賣家一般都會對自己的產品出現問題如何處理做出了相關的退換貨的承諾,此時參照這一承諾,消費者可以向其提出自己的要求;2、如果是像淘寶網之類的綜合網購平台,在與賣家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可以向其客服進行申訴;3、依然無法解決問題的,可以撥打工商局的12315投訴舉報電話,如果當地的工商部門有相關的網路購物糾紛處理機構,此時可以直接向其申訴。4、向經營者所在地(一般情況下為賣家所在地)的12315申訴舉報機構反映,網站直接作為經營者的(比如京東、亞馬遜等),向網站運營地的12315進行申訴,直接在12315之前加撥當地區號即可。
4. 消費者在網上購物如何保障自己的權利
買東西時選擇有保障的付款方式,通過第三方認證的。這樣當東西質量或發錯貨時,可以及時跟賣家換,再要看好賣家的好評及信譽,一般沒問題的。在網上開店講的是誠信!
5. 如何保護網購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保護網購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修訂法律法規,建立完善體系。
除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體系專設網路消費維權章節之外,盡快出台網路商品交易行為監管和網購消費維權的具體細則和規定,重點補充、完善網路消費維權的管轄權、網路商品經營者責任、消費者隱私權保護、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的責任等條款,並將其納入法律法規監管之中,建立健全網路市場監管體系。
2、引導自我保護,積極防範風險。
工商部門、消協應引導網購消費者謹慎選擇交易對象,盡量選擇信譽好、安全性較高的網站購物;在購物過程中注意識別虛假信息、妥善保護私人信息並認真閱讀和保存交易規則;在支付過程中注意保存電子購物單據,支付後必須記錄交易的流水單號,以備記錄、查詢和作為糾紛處理的證據;一旦發生糾紛,應在有效異議期內積極與網路經營者協調,若無法協調應及時收集憑證、單據等,向消協或工商部門投訴。
3、強化人員培訓,應對維權需要。
網購消費維權工作對工商執法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級工商部門應通過學習培訓,提高執法人員對《消法》新適用領域和法規的理解程度,使執法人員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掌握相關專業法律法規知識,並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互聯網知識以及電子證據的搜索、跟蹤、固定等一系列專門知識,以積極應對網購維權工作需要。
4、強化網購監管,規范交易行為。
加大對電商提供商品質量的監測頻率、力度,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三無、傍名牌等商品的違法行為。加強對網購平台的巡查,尤其注重定期不定期檢查網購合同、交易評價等內容,一旦發現網購欺詐、虛假宣傳、不平等格式條款違法等問題,及時進行查處。
五是暢通維權渠道,維護合法權益。
5、充分發揮覆蓋轄區的「12315打假維權提示牌」、「一會三站」、12315申投訴舉報平台作用,高效、快捷受理網購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方面的投訴舉報,做到深入調查、積極處理、及時反饋,強有力保護好廣大網購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6. 網上購物怎麼維護自己消費者的權益
這種行為是完全不能容忍的,不清楚是哪個購物平台購買買的手機,但版是要清楚的是權,如果你當時有及時與賣家客服溝通,確認不要發貨,有聊天記錄,可以要求平台客服介入。
按照你說的這種情形,應該是在某寶上購物的,你可以直接要求客服介入,申請退貨退款。
7. 在拼多多里如何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拼多多消費者保障計劃
第一條
拼多多消費者保障計劃(以下簡稱「消保計劃」),是拼多多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踐行電商平台社會責任,依據《網路交易管理辦法》及其他有關電子商務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之規定,設立的旨在為消費者通過拼多多平台進行網路交易提供全面保障的服務項目。
第二條
消費者通過拼多多平台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以下簡稱「購物」),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商家做出的服務承諾享受一系列權益保障,並有權在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申請賠付。前述權益保障包括但不限於:
(一) 正品和質量保障
消費者在拼多多平台購物享受商家提供的正品和質量保障。若消費者購買到假貨等嚴重問題商品,可以主張「假一賠十」。
(二) 如實描述
消費者在拼多多平台購物享受如實描述保障,即商家承諾其銷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與其發布的描述信息相符。若商家違背如實描述承諾,消費者可以主張違約賠付。
(三) 誠信發貨
消費者在拼多多平台購物享受誠信發貨保障,即商家承諾在規定的時限內根據商品訂單信息真實發貨,並確保提供的快遞單號等物流信息真實、有效。若商家違背誠信發貨承諾,消費者可以主張違約賠付。
(四) 七天無理由退換貨
消費者在拼多多平台購物享受七天無理由退換貨保障。若商家違背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承諾,包括但不限於拒絕退換貨、拒不提供或者錯誤提供退貨地址、設置退換貨不合理障礙等,消費者可以申請拼多多介入處理,拼多多將督促商家及時進行退換貨、退款或賠付。
第三條
消費者認為商家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上述服務承諾,損害其合法權益的,可以向商家提出售後申請,要求商家按照消保計劃履行義務或進行賠付。商家拒絕履行義務、拒絕賠付或者雙方就相關事宜無法達成一致的,消費者可以申請拼多多介入處理。消費者也可以直接向拼多多發起投訴或維權/賠付申請,但應當提供必要的交易信息和相應的證據供拼多多核實。
第四條
拼多多可依據平台合作協議及平台規則之規定,通過技術手段對商家的經營行為進行監測,如發現商家可能存在違規或異常經營行為,有權調查核實情況並對其店鋪採取臨時限制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對店鋪在售商品進行抽檢、對消費者進行回訪、要求商家對相關情況作出說明或提交證明文件等。
第五條
拼多多自行發現或經消費者投訴發現商家可能存在違規或異常經營行為的,將以普通、非專業人員的知識水平標准,根據商家和消費者提交的證據材料,結合店鋪用戶數據與拼多多平台用戶數據對比分析結果,以及普通人的正常消費習慣、商業/行業交易習慣、生活常識等因素判定商家是否違反其向消費者做出的服務承諾。
第六條
拼多多經前述流程判定商家應承擔賠付責任的,可採取包括但不限於扣劃商家保證金、限制商家提取貨款等措施,督促商家履行其向消費者做出的承諾或賠付責任,幫助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第七條
消費者向拼多多主動發起投訴或維權/賠付申請的,須在下單/拼單成功後至確認收貨(含消費者點擊確認收貨和系統自動確認收貨)後15天內申請違約賠付;逾期申請的,拼多多有權不予受理。
第八條
為積極落實消保計劃,確保消費者權益保障工作的可持續開展,拼多多設立消費者保障基金,用於對網路交易中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商家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等無法履行賠付義務、已經窮盡各種途徑仍不能獲得法定標准賠付的消費者進行適當補償。
第九條
本消保計劃適用於基於真實消費需求而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情形,不包括知假買假、牟利性打假或為實現其他特定目的而實施惡意購買、惡意維權等擾亂拼多多平台正常交易秩序的情形。
8. 如何保護消費者網購合法權益
1、修訂法律法規,建立完善體系。
除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體系專設網路消費維權章節之外,盡快出台網路商品交易行為監管和網購消費維權的具體細則和規定,重點補充、完善網路消費維權的管轄權、網路商品經營者責任、消費者隱私權保護、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的責任等條款,並將其納入法律法規監管之中,建立健全網路市場監管體系。
2、引導自我保護,積極防範風險。
工商部門、消協應引導網購消費者謹慎選擇交易對象,盡量選擇信譽好、安全性較高的網站購物;在購物過程中注意識別虛假信息、妥善保護私人信息並認真閱讀和保存交易規則;在支付過程中注意保存電子購物單據,支付後必須記錄交易的流水單號,以備記錄、查詢和作為糾紛處理的證據;一旦發生糾紛,應在有效異議期內積極與網路經營者協調,若無法協調應及時收集憑證、單據等,向消協或工商部門投訴。
3、強化人員培訓,應對維權需要。
網購消費維權工作對工商執法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級工商部門應通過學習培訓,提高執法人員對《消法》新適用領域和法規的理解程度,使執法人員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掌握相關專業法律法規知識,並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互聯網知識以及電子證據的搜索、跟蹤、固定等一系列專門知識,以積極應對網購維權工作需要。
4、強化網購監管,規范交易行為。
加大對電商提供商品質量的監測頻率、力度,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三無、傍名牌等商品的違法行為。加強對網購平台的巡查,尤其注重定期不定期檢查網購合同、交易評價等內容,一旦發現網購欺詐、虛假宣傳、不平等格式條款違法等問題,及時進行查處。
5、暢通維權渠道,維護合法權益。
充分發揮覆蓋轄區的「12315打假維權提示牌」、「一會三站」、12315申投訴舉報平台作用,高效、快捷受理網購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方面的投訴舉報,做到深入調查、積極處理、及時反饋,強有力保護好廣大網購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9. 消費者應該如何確保網上購物時的合法權益呢
首先購物必須通過第三方平台,比如淘寶要通過支付寶,不能直接網銀轉賬。
另外購物時選擇有「消保」圖標的店鋪會保險一些,可以享受先行賠付。
最後要保留所有和賣家溝通的聊天記錄等信息,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