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過哪些購物陷阱
1. 網上購物陷阱有哪些
一族中的流行詞,許多曾經上網購物的消費者都有「秒殺」的經歷,不僅能購買到心儀的「便價貨」,又能給自己帶來莫大的成就感,能在同事或者朋友面前炫耀一番。而事實上,一些網站或個人網店正是看準了這部分網友的消費心態,利用「秒殺」這種營銷手段,吸引消費者去「血拚」,往往會出現「貨不對板」的情況。提醒各位網友,不要貪圖一時便宜,中了「秒殺」的陷阱。
網購中的「限時」搶購
坐在電腦前不斷刷新頁面,當屏幕上顯示商品「可購買」時,立刻點擊「確定」,還要快速輸入「確認碼」,等待對方伺服器回應……直到頁面顯示「購買成功,等待發貨」字樣,立刻興奮地蹦起來……
以上,就是目前眾多白領口中所說的「秒殺」。據某論壇網友分享的「秒殺」經驗,「每一次殺完都有心跳的感覺」。
據了解,現在許多B2C或是C2C的網路商店捉住消費者這種心態,利用「秒殺」這一營銷手段促進產品和服務的銷售,而且許多時候效果不錯。這種行為實際上相當於網上購物的限時搶購。
「秒殺店」 遍地開花
因為流行好用,在淘寶、易趣等大型購物網站中,「秒殺店」的發展可謂洶涌。
據了解,通常能吸引網友「秒殺」的店鋪都是有多個皇冠級別的店鋪,前期宣傳做得十分到位,而且新貨不會一次出清,總是分幾次限時限量,以激起網友搶購的慾望,「你第一次秒殺未成功,可以有第二次機會,甚至還有補貨」。
據心理學研究人員陳小姐分析,商家打出「限量限時」,會引起消費者「物以稀為貴」的興趣,加上商家前期的心理暗示,令消費者感覺我現在不買,以後就買不到因而加入搶購的行列。「秒殺」過程中,消費者處於一個高度緊張狀態下,假如買不到最想要的A,情感上會希望通過購買B或者C補充內心的失落。因此,消費者在「秒殺」情況下,會越買越多,甚至買下自己並不需要的商品。
慎防「秒殺」誤區
「秒殺時總讓人頭腦發熱,即使買不到最喜歡的,也要搶其他的商品。」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網友在興奮的「秒殺」成功後,「就覺得後悔了」。
此外,有知情人士透露,部分網店存在「槍手」,負責幫忙搶貨,製造「秒殺」氛圍。
業內人士提醒,現在網購越來越發達,廠商和私人網店的營銷手段更是層出不窮,加上網購在售後服務方面存在許多漏洞,網友在購物時一定要保持理性,避免遭受損失。
1.「秒殺」未開始 商品「已下架」
2.「秒殺」設局二次消費
3.到手商品質量差
2. 購物,陷阱居多,大家有遇到什麼購物陷阱嗎
買不買導游推薦的東西,該買什麼樣的東西,其實並不是看攻略,看別人的推薦,內而是審視自己,是否需要容這個物品,親朋友好是否需要這個物品,即使它很便宜,買了回去不使用,不送人,一直佔地方,多便宜多劃算它都是一種浪費!
3. 生活中,你遇到過哪些消費陷阱
明明知道去四S店做保養,2塊錢的東西能賣到20塊,但是最終還是去了。
4. 當前大學生群體在消費過程中遇到過哪些消費陷阱
1、贈送法:
這是商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買東西送東西。如買西服送領帶,買鞋子送襪子,買三送一等。明面上是消費者佔得了便宜,實際上消費者除了覺得舒服以外,什麼好處都沒有得到。羊毛出在羊身上,贈送東西的價值其實附加在買的東西上面。
2、降價打折法:
這也是商家常使用的方法,就是一件東西說原價多少,現在降價多少,實際是明降暗升。如一件衣服實價200塊錢,廣告上卻說現在是節日折扣,原價500塊錢,現價只需要350塊錢,欲購從速。讓消費者覺得佔了大便宜,實際是花費了更多的錢。
3、掉包法:
就是當你購買東西的時候,商家乘你不注意,給你換掉選擇好的正品,包裝次品或者假貨給你。尤其是購買化妝品、煙酒等需要包裝送人的物品。
4、欲擒故縱法:
就是商家假裝賣的商品只有一件,而且不賣,但是見你喜歡想買,於是表現出很為難的樣子讓你覺得十分惋惜,最後商家覺得你已經中計,於是假裝忍痛割愛的賣給你。
5、捆綁消費法:
就是你購買一件商品的時候,給你優惠,維修或者維護要到指定的地方去。常見的就是汽車的購買,購買時候給你打一定折扣,但是簽訂協議,以後汽車的修理或者維護到商家指定的店面去。最後商家不但把你打折的錢賺了回來,還賺了你更多的錢。
5. 生活中存在著哪些購物陷阱,應如何避免
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問題,不要因貪小便宜而吃大虧
6. 超市購物都會有哪些陷阱
請看以下文章:
· 不可不看:八大消費陷阱讓你防不勝防(3-16)237
http://www.biso.cn/htm5166/2265.htm
· 商家「無條版件退貨」的背後有條權件!(3-12)1216
http://www.biso.cn/n.asp?ID=616
· 警惕超市購物的六大秘密「陷阱」(2-24)959
http://www.biso.cn/htm5166/2208.htm
7. 消費路上,你遇到過哪些「坑」
隨著去年共享單車的逐漸「崩盤」,押金難退的問題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除此之外,共享汽車的押金問題也不少。去年12月,中消協公布的《2018電商行業消費數據報告》顯示,共享經濟的投訴量在2018年出現上升趨勢,最主要集中在共享出行當中,共享單車投訴量最多,達到67.5%,而「退押金難」的在共享單車投訴中佔比高達71.8%。去年下半年ofo共享單車曾經採取了集中退押金的方式,但出現了排名到幾萬名、等待時間過長等問題。
2、通信類服務投訴仍是熱點
通信類服務投訴多年來一直也是熱點之一,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通信服務投訴同比增加2.64%,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資費問題、網路問題、個人信息泄露導致騷擾電話太多,以及合約機服務管理不規范等等。運營商最近兩三年一直主推「不限量套餐」,但因為「不限量」的含義比較模糊,「不限量」並非真正意義上完全不限量,而都是有條件的不限量。去年工信部曾經對運營商的「不限量套餐」提出要求,避免虛假宣傳。
此外,有的運營商針對老用戶推出新的合約套餐等方案,但通過電話營銷等方式並未完全告知相關條款,誘導消費者使用,以至於用戶在參與合約之後發現有不正常扣費的問題。這是目前通信類服務投訴的新情況。
3、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量居高不下
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處於商品類投訴的第一位,存在問題最多的還是廚電類、小家電產品,因為品牌眾多、產品線長,加之部分新興的熱門產品國標缺失,導致產品可能存在質量或性能問題。此外,家電品牌提供的售後維修等服務不到位,也是容易產生糾紛甚至投訴的重要因素。
以家電品牌戴森為例,消費者楊女士向羊城晚報記者反映,自己購買的戴森手持吸塵器使用之後出現發臭現象,她認為是產品質量問題,但戴森方面認為是「消費者操作不當」。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的《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即俗稱的「三包」規定)第十六條,「在三包有效期內,提倡銷售者、修理者、生產者上門提供三包服務」。而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戴森在全國只有一個位於上海的維修機構,並且並未對外開放。如果消費者發現產品有問題,只能寄回上海,究竟是產品存在質量問題還是消費者操作不當導致的問題,消費者和廠家無法當場檢驗對證。
家電維修專家、廣州市電器維修行業協會前會長姚文楨表示,以往在廣州出現類似糾紛,維修協會召集消費者、廠家以及媒體等第三方機構同時見證,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究竟是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