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如何融入購物中心模式
⑴ 實體書店與網路書店開展合作 圖書營銷是否能開辟新模式
這個不算新模式吧,幾乎都是這樣。
另外如果考慮過多實體書店的話,會限制訪問者的范圍。
⑵ 你心目中理想的實體書店是怎樣的
小小的三十平米,一邊是手沖咖啡台,另一邊是個三層書架牆,帶著回泥塊的土豆、連著答纓子的胡蘿卜、藤蔓還未摘去的南瓜……都被搬到了書架上,只有第二層陳列著兩種書。就如同它的名字—「兩本書店」,每兩周會更新一次書目品種書目,可以由任意人推薦,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有故事,來著不拒,不同的推薦人,不同的腦洞,帶給讀者不同的閱讀體驗。每本書限量二十本,售罄不再補書;拒絕一切成功學的書籍,「極簡」、「精選」、「有趣」是書店想傳達的。
⑶ 購物中心會成書店的生機嗎
5年前,曾被視為傳統書店轉型標桿的「光合作用」倒閉。彼時僅在北京,口碑不錯的「第三極」 「風入松」等書店也相繼停業。盈利能力脆弱,使書店成為人們眼中悲壯而艱難的存在。
但今天,情況悄然變化。
比如,曾經入不敷出、被迫向粉絲徵集搬遷、裝修費用的「單向空間」,如今是北京大悅城朝北店最受重視的租戶之一。
對於書店這種承租力較低的文化業態,除了最優惠的租金條件,購物中心一般還會給予數額不等的裝修補助及較長租期。
如南方某城市引駐了方所書店,不但補貼2500萬元裝修費,還有其他各種扶持措施。
曾經面臨生存困境的實體書店,怎麼成了購物中心眼裡的「香餑餑」?
購物中心 「搶」書店
在北京朝陽大悅城推廣部總監文娟看來,與「單向空間」的合作是「蠻運氣」的事:「如果是現在,肯定不止一家購物中心去搶。」
那是2012年,中國的商業地產對書店的角色還未思考成熟。「單向空間」因原來所在的藍色港灣漲租被迫搬遷。大悅城主動邀請這家心儀已久的書店進駐。
相較於商場約7萬的日客流量而言,書店每天接待的客人基數不算大,但文娟仍把「單向空間」看作朝陽大悅城的品牌名片。
「國內好書店不多,很受購物中心追捧。」文娟說,大悅城位於上海和天津等城市的項目也都引進了西西弗、今日閱讀等特色化書店。而「單向空間」朝陽大悅城店的業績很不錯。每星期,「單向空間」都有商業體找上門談合作。
另一家書店Page One,每年也要從二三十份邀約中作選擇。
「很多人都奇怪,書店利潤那麼低,為什麼還裝修得那麼漂亮?」Page One書店的商業拓展經理張婧說,這是由於背後有開發商支持,「我們每家分店設計風格都不同,裝修品質要求高、面積又大,單靠書店無法做到。」
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Page One分店為例,這里原是8家不同的服裝店,幾乎是客流「死角」。
Page One承租後,將其打通為上下兩層的通透空間,裝飾風格被文藝青年們贊為頗有「腔調」,每天下午和周末人流不斷。因投入巨大,Page One分店的租期一般在8~12年。
在亞太商業不動產學院院長朱凌波看來,實體書店受到購物中心青睞,是因為購物受到了電商及同質化競爭的壓力,需要引進體驗型業態。
「人們進購物中心不單是為了買東西,而是在休閑娛樂的過程中連帶購物,希望有更好的場景、環境體驗,乃至文化、藝術的感受。」他說,這是一個國家或城市文化發展的更高階段。
比如,Page One三里屯分店,空間利用寬闊舒展,圖書、文創品擺放得錯落有致,二樓有專門的餐飲區、室外還有咖啡座,就是為了讓消費者有全方位的體驗式消費空間。
一般來說,購物中心有幾個檔次:最基礎的生活類超市和區域性商場,都以購物為主。
但在休閑文化類購物中心裡,像北京的藍色港灣、世貿天階,書店、畫廊、小劇場、美術館等,文化業態的比重會日漸提高。目前,中國一線城市的很多購物中心都出現這種升級趨勢。
書店能帶來什麼「調性」
另一方面,書店的經營模式由單一的圖書零售轉變為復合式業態,恰恰契合了購物中心有關體驗式營銷的升級需求。
「這是一種新的業態品種,確切地說應是跨界的文化主題店,書籍僅是它的一個基因。」朱凌波評價說。
與新近興起的西西弗、方所等書店相比,早期的「光合作用」雖然也具備了復合業態的雛形,但多元化程度還不夠。
在朱凌波看來,目前的復合型書店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類百貨」性質,有服裝、箱包等,有的甚至把圖書作為場景或媒介,典型的如方所書店;第二種則像「單向空間」一樣,從書店變成公共社交場所,有培訓、沙龍、新書發布會等各種活動。
過去,購物中心對這種復合式經營並不認可,認為其打著書店的「旗號」,擺一堆零售商品,卻享受著書店的低租金。
但最近兩年,購物中心對書店業態有了新認知:讀者對復合業態有消費需求,只靠圖書零售也無法營利。書店雖然承租能力差,但有特色,能增加商場的差異化和調性。
所謂調性,就是商場基於自身定位,其環境和場景如空間、色彩、音樂等,傳達給客戶的文化和體驗。
咖啡餐飲、文創品等,讓圖書在場景化下銷售,滿足了讀者對文化氛圍的偏好。如在方所書店或Page One書店,很多讀者進店後會先拍照片。
一個現實是,目前中國口碑不錯的書店不多,購物中心選擇有限。比如,北京鴻坤廣場購物中心曾希望引進一家書店,但後者條件甚高,裝修及買書的費用都由商場支付,書店只冠以品牌並負責管理。
在中國商業地產聯盟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永平看來,書店之所以「獅子大開口」,固然是由於希望引駐書店的購物中心日漸增多,也是因為書店本身的營利能力仍然較弱。
據文娟介紹,選擇哪種類型的書店與購物中心的客群定位相關。在朝陽大悅城,「單向空間」對社會聲音、精神層面的吸引最被看重。
「有了它,消費者會獲得文化歸屬感。」她說,朝陽大悅城的主客群定位是25~35歲的新興中產及高知階層,「單向空間」傳達的人文思想、獨立精神等與之相符。
書店引來了哪些人
在張婧看來,書店對購物中心更重要的回報是非利潤的輻射性效應。
比如,2016年初,演員陳坤在Page One舉行新書《大宇宙》發布活動,吸引諸多粉絲、媒體到場和關注,對三里屯太古里也起到引流效果。
Page One與三里屯太古里項目的開放商——太古地產有限公司有長期穩定的合作。除三里屯外,該公司在北京的另一個項目頤堤港也引入了這家書店。
除了較低租金、較長租期、裝修補助三大優惠外,一些購物中心舉辦活動時,也會「覆蓋」項目內的書店。
2015年聖誕節,三里屯太古里邀請了來自芬蘭、經專業認證的聖誕老人到商場作現場巡遊。他們在Page One與讀者也有互動交流、派送禮物。太古里還利用線上線下的媒體資源為Page One作推廣。
書店每年組織、參與活動的場次,不同商業體規定各異。大悅城對此沒有硬性規定,「只是雙方會不定期作非正式的交流探討。」文艷說。
目前,主要有兩種購物中心傾向引入書店。一種是主題化的,客群中年輕人或白領階層較多,精神文化需求高;另一種是較大的社區型超市,人們不滿足僅購買生活用品,書店的存在提升了消費層次。
「商場希望能藉此提高自己的調性,使引入的人流整體素質較高,同時也是項目內其他業態比較需要的客流。」王永平說。
對於購物中心來說,其經營是動態型過程,會不斷調整品類和業態,每三、五年是一個大的調整期。
而業態構成是有梯度的。書店與餐飲、兒童消費品等都屬於低租金業態,一般作為提高中心檔次、拉動客流的品類,會以相對較低的租金來培育。「先利用這些業態把客流吸引過來,再進行調整。」朱凌波說。
在王永平的觀察中,雖然商業地產對書店的認知較前幾年有了跨越式發展,但並非購物中心的必選。除調性的考慮之外,往往要在商業條件上作太多妥協。
「不僅租金低,而且要把面積放大到允許它經營盈利性商品,比如咖啡餐飲。」他對本刊記者說:「所以,書店現在都講究『打包』,否則租金全免也不肯進駐,說到底書店不是賺大錢的買賣。」
書店的謹慎
另一方面,書店也有自己的考慮。
「我們首先看商場對空間業態是否有很強的文化屬性的要求。」「單向空間」首席運營官張帆說:「慶幸的是,與前些年相比,多數商場都認識到文化業態的重要性。」
目前,「單向空間」在北京有三家分店,分別位於花家地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內、朝陽大悅城及愛琴海購物中心。其中業績最好的是朝陽大悅城分店。
在張帆看來,除了客流量較大這一因素外,大悅城對商場的運作與單向空間有相似之處。比如,不是單一地把商場定位成賣東西的地方,而是可以讓人們聚到一起交流互動。
雙方有很多合作。2015年大悅城舉辦「不朽的梵高」藝術展時,「單向空間」邀請藝術家趙半狄等作了一場匹配的文化沙龍;位於五層的「悅界」生活方式主題空間周年慶時,「單向空間」也組織、參與了環境戲劇、創意集市等活動。
Page One三里屯太古里分店則每月至少有三場簽售會,或作者、讀者、嘉賓的交流會和講座等,已超出開發商預期。
「依託於哪種商業項目,要看項目品質、位置、開發商資質,及整體品牌組合是否符合書店定位。」張婧說,三里屯聚集了大批的消費潮人,Page One恰好能為這些崇尚簡約、時尚、知性的消費者帶來一種創新的生活方式。
也有的書店擔心與購物中心共同策劃活動存在困難,如雙方需求不契合;做活動需要經費,但活動人流不一定能轉化成有效客流。
對此,朱凌波認為,購物中心對導流有兩種需求:一種是聚集人氣,只要把整體人氣「托」起來,即使階段性銷售額沒有提高,也活躍了商場氛圍。
另一種情況是,商場內其他文化消費的業態品類很多,只要不斷有人進入,就會產生喝咖啡、看電影等關聯性消費。
盡管邀約不斷,但張帆對拓展新店態度謹慎。除了精力有限,更重要的是,復合性經營方式復雜,無法簡單復制連鎖。
「有書有咖啡有文創品,最主要還有那麼多活動,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拉低質量。」他解釋說。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會有更多主題型、體驗型的購物中心對實體書店垂以青眼。
但是,復合業態並非書店生存的萬能良葯,如何避免雷同、凸顯特色正成為經營者們新的考驗。
⑷ 實體書店和網路書店營銷模式的比較研究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實體書抄店營銷模式:
關系營銷是襲目前實體書店營銷的主要營銷模式,其目標也就是同顧客結成長期的相互依賴關系,發展企業及其產品與顧客之間的連續性交往,以提高品牌忠誠度的和鞏固市場、促進銷售。
網路書店營銷模式:
1、通過第三方電商平台,按照特定的交易與服務規范,為買賣雙方提供服務。
2、搭建屬於自己的商城網站,通過構建自己的品牌,網路化交易。
3、使用自媒體,平台包括:微博、微信、博客、論壇/BBS以及網路官方貼吧等網路社區。
⑸ 關於如何幫助實體書店生存下去、有什麼好的建議
關於如何幫助實體店生存下去的話,一定現在已經流行在網上賣東西了。
⑹ 網上書店與實體書店的營銷模式不同之處
不同之處在於:
1、將營業時間延長至極限。
與傳統的8小時營業時間不同,借回助互聯網,答網上書店可以24小時全天候營業。這種不間斷的服務方式對於鞏固和擴大讀者群、培育潛在顧客具有重大意義。
2、打破了空間地域和地方保護的壁壘。
由於互聯網所具有的開放性,網上書店能夠穿越各種自然的或社會的障礙,直接面向所有讀者(至少是國內讀者),從而大大擴展了自身的商圈。
3、不受營業場地限制。
因為網上書店是虛擬書店,所以它無需門市,只要維持面積有限的庫房,即可正常運轉,以最低的成本經營最多的品種。
4、使供需雙方之間信息交流的廣度、深度、速度有了質的飛躍。
可供圖書信息與讀者需求信息的相互溝通及匹配一直是制約圖書銷量增長的瓶頸,網上書店以其直觀的界面、豐富的信息、靈活的檢索、個性化的定製服務,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5、促進了經營管理的科學化。
現代信息技術的大量運用使得網上書店能夠快捷地對業務數據進行採集、統計、分析和應用,這有助於克服傳統營銷模式中的主觀性、盲目性,對於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大有裨益。
⑺ 如何讓實體書店興盛起來
要想讓實體書店興盛起來,拿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提倡民眾的讀書,養一養好的讀書,培養民眾們讀紙質書的習慣
⑻ 實體書店如何走出困境
實體書店 如何走出困境?
台灣有誠品書店,24小時營業的大型文化綜合體有24年歷史;上海有鍾書閣,以書籍為載體的高端個性服務使之利潤額年增30%;北京有雕刻時光,書店混搭咖啡,文化沙龍吹響集結號。在實體書店整體狀況不佳的大背景下,它們卻在悄然擴張。書店經營者們的招數不盡相同,目標殊途同歸。我們的實體書店,該使出什麼招數?
轉型 謀求「浴火重生」
經營了30多年的合肥科教書城,目前正在進行轉型升級改造,預計6月份重回大眾視野。合肥新華書店負責人介紹,今後這兒將是復合業態的文化商場,集咖啡、茶飲、琉璃工藝、陶瓷、書吧、精美飾品、數碼產品等多種時尚業態為一身。讓傳統的書業通過與多種業態完美的結合、硬體與軟體相互配合為讀者及購物者帶來良好的體驗,與一路之隔的安徽圖書城實現錯位發展。開業以後,合肥科教書城有望成為國有大型書店提升轉型的示範店、樣板店,成為合肥新的文化地標。
「試水」這樣的文化綜合體,在省外有成功經驗在先。
台灣的誠品書店,為業內人士津津樂道,它擁有優雅的閱讀空間,採取復合的商業模式,舉辦多元的文化活動。去年6月,沉寂許久的上海新華書店高調回歸靜安區中心商業區,圍繞圖書、文化沙龍、藝術交流展開的咖啡餐飲、高端教育培訓、影視休閑等項目引人關注。 「新概念」書店發展策略一石激起千層浪。
「不能故步自封。 」這同樣是各類小型民營書店的吶喊。怎麼做才能讓夢想照進現實?
「走專業化道路。」愛知書店總經理崔正義認為書緣至上,對人文社科圖書的熱愛,與知名社科類出版社的長期良好合作關系,與一批固定客戶的融洽相處,使其對前景抱有希望。 「做特色化書店。 」咖啡書語老闆為書店添置了餐飲、觀影等休閑設施,並吸取了網路書商的強項,按讀者需求調配圖書,為讀者代購乃至送貨。「保持敏銳的市場嗅覺。 」育才書店店長章國文認為「工具書依賴老品牌,實用教輔相信銷售經驗,社科圖書關注讀者口味,這都需要經銷人員選對圖書品種,復制營銷模式。 」
「書店需要無處不在的創意,讀者需要無微不至的服務。 」這是書店經營者和讀者的最終訴求。
突圍 需要「眾人拾柴」
「實體書店為突圍而戰,不僅要向內深潛,還要向外借力。 」安徽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朱麗琴在參與實體書店轉型研討時,曾建議書店可以打造自己的電子商務平台,為的是掙市場份額;也曾建議書店與文博機構、公益機構合作,為的是掙人脈人氣。
「新安讀書月」是安徽電視台聯合安徽新華發行集團策劃打造的一項品牌讀書活動,旨在推動全民讀書。實力作家講演、十本好書評選、讀書達人評選、讀書心得分享、好書推薦,自2009年5月首屆舉辦以來,「新安讀書月」那些圍繞著圖書的話題既厚重又時尚。舉辦了四年的省直機關讀書月和「書香伴我行「游園活動,向來是合肥逍遙津公園的熱鬧事兒。今年,現場呈現的優質圖書,吸引來3000多名市民的光顧。
現在,實體書店與同行、媒體、社區、學校等協同奮戰的例子越來越多:到課堂設立閱讀課,賣場進社區、學校,簽售活動,圖書漂流等都是近年來的新鮮事兒。今年4月舉辦的「北京閱讀季」令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等一批圖書零售賣場受益匪淺,由此設立的精品圖書展銷會場門庭若市。上海今年全面啟動讀書「三聯」活動:成立國內首個地方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全市書店精品圖書優惠聯展、書香上海閱讀系列活動市區聯動,標志著上海全媒體、全覆蓋、市區聯動地推進全民閱讀。
向外借力,喚醒大眾愛讀書的願望,凝聚大眾讀好書的氛圍。可以預見,只有閱讀興趣的回歸、閱讀群體的崛起,才有實體書店的未來。
扶持 優化「書業生態」
實體書店正處於一個產業轉型期,經受著發展中的陣痛。政策扶持是否能給實體書店注入一針強心劑?
今年4月,當當網甚至進行了電子書全場免費下載三天的活動,引發爭議。價格戰似乎已經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的殺手鐧,但卻往往沒有贏家。 5月份,在第二期博雅論壇暨首屆中國書店論壇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刷發行管理司有關人士透露,要完善圖書價格管理制度,規范出版物市場秩序。這個消息傳遞了一個信號:健全保障制度,加大扶持力度,將促進實體書店找到合適的發展之道,也將優化書業生態環境。
從去年起,國內一些地區相繼對實體書店出台了扶持措施。杭州市從相關專項資金中,單獨設立民營書店專項扶持資金,每年安排300萬元,並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增加。 2012年2月,上海市在國內首次出台綜合配套扶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地方規范性文件。當年4月,上海市即公布了首批受政府扶持的35家實體書店名單。省新聞出版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今年下半年將開展實體書店調研,目前我省縣級以下的新華書店享受免收增值稅的優惠政策。今年年內,國家實體書店發展扶持政策有望落地。業內專家預測政府對實體書店的扶持政策應是復合型: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爭取對實體書店減免稅負;落實《關於加強城鄉出版物發行網點建設的通知》,預留包括出版物發行網點在內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鼓勵實體書店向「專、精、新、特」方向發展。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價格立法也好,減免稅負也罷,都是令實體書店恢復元氣的措施。恢復元氣才能苦練內功,內外兼修才能煥發活力。」愛知書店崔正義的說法代表了實體書店經營者的心聲。
⑼ 實體書店的出路
形式;比如脫離單純的書店形式而轉向文化商品百貨的形式;比如走專業化的路線,將某一種類的專書籍做屬精做細,形成自身特色;比如把書店建成文化交流平台,舉辦各類專題講座、研討會、文化沙龍以及公益文化活動,把書店打造成傳播文化信息、引領文化潮流、構建文化生態的重要場所,讓書店成為讀者工作、學習、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加大政府稅收財政支持
政府對實體書店進行進一步的扶持,在資金、稅收、經營政策上予以具體的優惠。讓出版界感到政府的關懷,實實在在增加銷售網點,豐富書店形態,促進社會就業,助力產業發展。比如財政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實體書店扶持試點工作, 2015年已擴大到16省市,每個試點省市各下達600萬元,希望這樣的針對性政策進一步深化。
第三、對部分地標書店進行房租補貼。
許多城市形成一些地標書店,它們在讀者中有較好的口碑,在學界也有廣泛的影響。它們多是人文學術書店,因為深閱讀人群不多,經營狀況一直不好。當地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房租補貼,讓城市的街道上,不只充溢著商業和消費,也留下一些涵養文化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