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免税不退税什么意思
1. 出口免税并退税和出口免税不退税之间的区别
简单来说就是免税就是免销项税,退税就是退进项税。
我来打个比方,以商贸企业为例版,比较简权单
一家商贸企业是一般纳税人,具有出口经营权,其采购商品支付价款117万元,其中100万元为不含税价格,17万元为增值税。那么在将该商品出口时,那么采购时支付的17万进项增值税可以退回给你,销售商品同时,不需缴纳销项税(即免税并退税)
一家商贸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具有出口经营权,其采购商品支付价款117万元,其中100万为不含税价,17万元为增值税,但是该商贸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所以该17万的进项不能抵扣,因此在出口时也不能退税,但是出口商品时,还是不需缴纳销项税(即免税)
2. 岀口货物的免税但不退税怎么理解啊
1、岀口货物的免税是指出口销售环节免征增值税;岀口货物不退税是指不退还出口销售内货物所用原材容料、燃料、动力等购进货物的增值税。不退税的原因通常是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免税货物以及国家规定货物、企业的出口货物。
2、农场属于农业生产者(可能是企业也可能不是企业),主要看农场的组织结构形式。农场销售自种水果免征增值税,不需要计算销项税额,同时,其进项税额也不得抵扣,也就是不用核算进项税额。
3、农场如果是企业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实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主要看承包、承租后企业的工商登记是否变更,可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
3. 外贸企业什么情况下可申请出口免税不退税
1、从企业角度进行规定
(1)属于生产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版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权
(2)外贸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货物出口,免税但不予退税
(3)外贸企业直接购进国家规定的免税货物出口的,免税但不予退税
2、从货物角度进行规定
(1)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即原材料进口免税,加工自制的货物出口不退税
(2)避孕药品和用具、古旧图书,内销免税,出口也免税
(3)出口卷烟:有出口卷烟权的企业出口国家出口卷烟计划内的卷烟,在生产环节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出口环节不办理退税。其他非计划内出口的卷烟照章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一律不退税
(4)军品以及军队系统企业出口军需工厂生产或军需部门调拨的货物免税
(5)国家规定的其他免税货物,如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饲料、农膜等。
注:出口享受免征增值税的货物,其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支付的进项税额,包括准予抵扣的运输费用所含的进项税额,不能从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中抵扣,应计入产品成本处理。
4. 什么是出口免税并退税,既然免了税,那退回的税是什么以及与出口免税不退税的区别是什么
意思是 出口环节免税,出口前已承担的增值税退税.购进原材料环节免税,出口退税 你可以理解为国家的一种补贴机制
第二个就是出口的税务还是要收
5. 出口免税不退税
就是说,你所购买的货物不需要交纳增值税和消费税,由此出产的货物也一样不用交回纳税款的,按照国家答有关规定,退是退留抵税额,那么既然你没有进项也没有销项,税金无法计算,请问,这时候税务局拿什么退给你税.PS以上所说的仅指免税货物单一生产过程.
6. 出口免税并退税到底什么意思是否等于生产企业的免、抵、退税还是等于外贸企业的即征即退
出口退税有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和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两种。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就是把外贸公回司出口货物的国内答增值税退给出口企业。当然不一定是全部退,要看是什么货物。国家规定了退税率。外贸企业出口货物的进项发票金额乘规定的退税率就是退税额。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就是把本企业生产环节以前的增值税退给出口企业。当然同外贸企业一样不一定是全部退。但生产企业的退税核算方法与外贸企业不同。生产企业采购的原料及劳务是先抵减内销收入的销项税额,如有留抵才可以退税。
两种企业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都是免征的。
7. 出口货物免税但不退税的有哪些
免税但不退税的出口货物有几下几种:
1、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即原材料进口免税,加工自制的货物出口不退税
2、避孕药品和用具、古旧图书,内销免税,出口也免税。
3、出口卷烟:有出口卷烟权的企业出口国家出口卷烟计划内的卷烟,在生产环节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出口环节不办理退税。其他非计划内出口的卷烟照章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一律不退税。
4、军品以及军队系统企业出口军需工厂生产或军需部门调拨的货物免税5.国家规定的其他免税货物。
(7)出口免税不退税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特准退(免)税货物范围。
1、是指虽然不具备一般退(免)税货物的四个条件,但由于其销售环节、消费环节、结算办法等特殊性,国家特准退还或免征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
2、目前主要有:对外承包工程公司运出境外用于对外承包项目的货物;对外承接修理修配业务的企业用于对外修理修配的货物;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供应公司销售给外轮、远洋国轮而收取外汇的货物;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采取国际招标方式由国内企业中标销售的机电产品。
3、企业在国内采购并运往境外作为在国外投资的货物;对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使用的出境设备、原材料和散件;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其人员在华购买的物品和劳务;保税区内企业从区外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购进的货物,保税区内企业将这部分货物出口或加工后再出口的货物。
4、保税区外的出口企业委托保税区内仓储企业仓储并代理报关离境的货物;销往出口加工区的货物;出口的旧设备等。
8. 出口退税免抵退不退是什么意思
一.增值税的免抵退会计处理方法:
我国对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免、抵、退”税办法已两年多了,但有一些出口生产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免、抵、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仍不能很好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免、抵、退”工作的进行。笔者现将“免、抵、退”税计算方法简介如下并举例说明。
归纳起来,“免、抵、退”税的计算可分为四个步骤:
一、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二、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则仍应交纳增值税;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未抵扣税额,则有资格申请退税,但到底能退多少,还要进行计算比较。
三、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公式为: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四、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
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现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
例: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3%,2003年1—3月有关业务资料如下:
1、一月份,期初增值税留抵5万元,购进原材料等货物50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1200万元。
①外购原材料、备件、能耗等,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5850000
②产品外销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12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0000
③内销产品,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④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0×(17%-13%)=48(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48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
⑤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51-(85-48)-5=9(万元)>0,仍应交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40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140000
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
2、二月份,外购原材料、燃料等支付价款85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144.5万元;内销货物取得不含税销售额300万元;出口销售货物取得销售额500万元。
①采购原料、出口及内销的会计分录与1月份类似,不再赘述。
②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17%-13%)=2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00000
③计算应纳税额(即抵税)
应纳税额=300×17%-(144.5-20)=-73.5(万元)
④计算免抵退税额(即算尺度)
免抵退税额=500×13%=65(万元)<73.5(万元),可全部申请退税
⑤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应退税额=65万元
免抵税额=0
期末留抵税额=73.5-65=8.5(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65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650000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85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85000
3、三月份,免税进口料件一批,支付国外买价300万元、运抵我国海关前的运输费用、保管费和装卸费用50万元,该料件进口关税税率20%,料件已验收入库;出口货物销售取得销售额600万元;本月无内销。
①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300+50)×(1+20%)=420(万元)
借:原材料4200000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35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关税700000
②出口的会计分录与前2个月类似,不再赘述。
③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420×(17%-13%)=16.8(万元)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0×(17%-13%)-16.8=7.2(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72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72000
④计算应纳税额(即抵税)
应纳税额=0-(0-7.2)-8.5=-1.3(万元)
⑤计算免抵退税额(即算尺度)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420×13%=54.6(万元)
免抵退税额=600×13%-54.6=23.4(万元)
⑥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应退税额=1.3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23.4-1.3=22.1(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13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21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34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85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85000
通过实务处理我们可以看出,在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中,计算“当期免抵税额”主要是为了账务处理的需要。因为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
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补贴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免抵税额即为“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科目的数额,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在财务处理时将无法平衡
9. 出口货物免税但不退税的有哪些
1. 关于出口货物免税但不退税的情况,请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关进出税专则》(2016年版)【此书属每年都出新版本】分《海关进口税则(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和《海关出口税则(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2. 除去《海关出口税则》中的商品出口需要征收出口关税外,原则上绝大部分的货物出口都是免税的;
说明:出口需要征税的货物包括:矿产资源及部分金属等;
3、绝大部分的货物出口都是免税的,参考《海关进口税则》中的“出口退税”率一栏可知,没有出口退税率的则出口不予退税。(如第五类 矿产品中的绝大多数产品出口不退税)
10. 出口免税并退税和出口免税不退税 之间的区别 能不能举个易懂一点的例子
简单来说就是免税就是免销项税,退税就是退进项税。
我来打个比方,以商贸专企业为例,比较简属单
一家商贸企业是一般纳税人,具有出口经营权,其采购商品支付价款117万元,其中100万元为不含税价格,17万元为增值税。那么在将该商品出口时,那么采购时支付的17万进项增值税可以退回给你,同事卖商品时,不需缴纳销项税(即免税)
一家商贸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具有出口经营权,其采购商品支付价款117万元,其中100万为不含税价,17万元为增值税,但是该商贸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所以该17万的进项不能抵扣,因此在出口时也不能退税,但是出口商品时,还是不需缴纳销项税(即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