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免税收入利润变动率怎么计算
⑴ 如何正确区分免税收入与不征税收入
我们都知道,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法的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从这个公式可以发现,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是作为收入总额的减项存在的,所以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都是收入总额的一部分,尽管这两项内容都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别。
收入总额是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
不征税收入是纳税人取得的不属于企业所得税课税范围内的收入项目。
而免税收入本质上属于企业所得税的课税项目,但国家基于种种考虑,给予一定税收优惠而暂不予征税的项目。
由于不征税收入本身不属于计税项目,所以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的费用及所形成资产的折旧、摊销都不能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但免税收入就不存在这种束缚,也就是说,免税收入用于支出的费用及所形成资产的折旧、摊销是可以税前扣除的。
那不征税收入具体包括什么呢?
(一)财政拨款
指各级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
注意不征税收入的财政拨款并未明确把企业列入拨付资金的对象。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这些项目对于企业来说犹如过路财神,收到后还没捂热乎就要上缴财政,自然不用征税啦。所以应于上缴财政的当年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扣除。但对于未上缴财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那当然不能从收入总额中扣除了。
需要注意的是,行政单位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不属于发票的管理范围,因此不需要开具发票,应当开具省级以上(含省级)财政部门监(印)制的财政票据。
(三)企业取得的专项用途的财政性资金
什么叫专项用途呢?需要符合下列条件:
(1)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财政拨付文件。
(2)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
(3)企业对该资金及与该资金相关的支出能单独进行核算。
免税收入主要包括:
(一)企业所得税的免税收入主要是指企业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但要注意,国债转让收益可要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的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五)对企业取得的2009年及以后年度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的利息所得。
第(二)、(三)项的投资收益,如持有的是上市公司的股息、红利,需要满12个月才可以享受免税待遇,而持有的非上市公司就无需受这个限制。
⑵ 利润计算公式
一、利润来计算公式
1、营业自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减投资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
2、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其中: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4、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⑶ 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如何区分,在计算会计利润应该一样的呀
这两种的性质来是不一样源的。
不征税收入是根本不属于企业所得是征税范围的收入,现在不纳税,今后也不会纳税。
免税收入是属于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但是按照现在的政策是免税的,今后有可能会征税。
不征税收入属于国家税收部门明确的不予征税的项目收入,一般不需办理申请手续;免税收入则是国家为了鼓励某个领域某个行业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通常需要企业到税局事前办理减免手续。批复后才可以享受。
您再理解一下,如仍有疑问,请继续指出,祝学习愉快!
⑷ 利润和利润率怎么计算
毛利润率是:(50000-20000-8000)/5000*100%=44%,不减掉个人提成。
1、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与销售收入(或营业收专入)的百分比,其属中毛利是收入和与收入相对应的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2、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 如以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利润率p`=m/C=m/(c+v)。
拓展资料:
毛利润率分类方式:
1、按商品大类分:单项商品毛利率、大类商品毛利率、综合商品毛利率;
2、按行业分: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毛利率、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毛利率、建造施工企业毛利率、交通运输业毛利率、旅游饮食服务业毛利率;
3、按区域划分:区域销售毛利率、按项目划分的项目毛利率。
⑸ 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加进利润总额吗
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也要加进公司的营业收入体现在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里,由公司所有收入汇总计算利润总额。但是在年终汇算清缴时可以把此笔符合条件的免税收入进行纳税调整,调减应纳税收入,相应此笔免税收入所对应的成本不能税前列支,要纳税调增。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明确将企业的下列收入作为免税收入:
1.国债利息收入;
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4.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作了界定,其中国债利息收入,是指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和第(三)项所称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不包括非营利组织从事营利性活动取得的收入,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2号),非营利组织取得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的收入;除《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的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但不包括因政府购买服务取得的收入;按照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收入。
⑹ 免税收入与不征税收入的区别
不征税收入:
(一)财政拨款;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这里平时遇到的主要是前面两条,第三条作为一个兜底条款。
这里按照《中国税务报》2008年4月22日发表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连载十六》理解“‘不征税收入’是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中新创设的一个概念,是指从企业所得税原理上讲应永久不列入征税范围的收入范畴。这一概念可与国际税法中的‘所得不予计列项目’相对应。”
免税收入:
(一)国债利息收入;
(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不征税收入属于国家税收部门明确的不予征税的项目收入,一般不需办理申请手续;免税收入则是国家为了鼓励某个领域某个行业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通常需要企业到税局事前办理减免手续。批复后才可以享受。
⑺ 个人所得税免税收入额如何计算
免税可以写来3500,如果你收自入没超过这个,就直接写收入也可以。
个人所得税免税收入指按照国家规定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和其他经国务院批准免税的补贴、津贴等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免于纳税的所得。
⑻ 利润变动率公式
成本变动额=本期的成本-上期的成本 成本变动率=成本变动额/上期的成本
⑼ 同时有免税业务和非免税业务的进项税转出如何计算
按这个公式来计算。
对于纳税人兼营免税、非应税项目而不能准确确内定应转出进项税容额的,《增值税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应按如下公式计算转出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非应税项目销售额÷当月全部销售额。财税〖2005〗165号文《关于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将此公式修改为:(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可准确划分用于应税项目、免税项目及非应税项目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税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税合计)+当月可准确划分用于免税项目和非应税项目进项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