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礼广场什么时候修建
『壹』 “孔子问礼处”碑的介绍
“孔子问礼处”碑碑高1米,宽0.45米,圆首,首身一石。首刻二龙戏珠,边饰图案,明代万历已酉(公元1609 年)年赐进士第知鹿邑县事鸡丘王梦蚊撰文并立石。碑文楷书阴刻“孔子问礼处”五字。该碑原立于万教之祖牌坊西侧,后移于老君台上,现嵌于老君台上大殿前壁东侧,惜字迹已于文革时被凿坏。
『贰』 全城广场具体什么时候建的
泉城广场位于市区中心,是济南的中心广场。广场自年7月开工建设,1999年9月竣工,共投资13亿元。广场呈长方形,东西长约780米,南北宽约230米,占地16.7公顷。自西向东主要由趵突泉广场、济南名士林、泉标广场、下沉广场、颐天园与童乐园、滨河广场、四季花园、荷花音乐喷泉、文化长廊、科教文化中心、银座购物广场等部分组成。
趵突泉泉广场位于泉城广场最西端,是结合趵突泉公园东门向东延伸形成的广场。入口处有一石碑,正面是“泉城广场”四个大字,背面刻有《泉城广场记》。广场北部设有和平鸽放养处,地下则是近 5000平方米的停车场。趵突泉广场向东,在南北两侧各有一片高大茂密的树林,这就是济南名士林。林中多为银杏、雪松等高大乔木,象征着济南众多名士。林中建有两处仿古结构的石亭,名“名土亭”,泉标广场在名士林东侧,主体建筑是高约38米的泉标。泉标是泉城广场的视觉中心,取古汉字“泉”字的意象为造型,呈蓝色,周围地面铺设出隐喻城池的图案,象征着“泉”自“城”中腾空而起。泉标底部地面镶嵌有72名泉的名称,并配置72股涌泉。下沉广场在泉标广场东侧,面积2400平方米,一方面作为地下建筑的出入口,另一方面起到了丰富广场空间景观的作用。广场中设有反映“一山一水一圣人”、尺寸为11X11米的“山东版图”和体现泉城“山、泉、湖、城、河”特色的“泉城揽胜”浮雕等景观。颐天园和童乐园分别位于下沉广场南、北两侧,园内栽有许多常绿乔木及花灌木,设有雕塑小品、自然山石及环椅、石凳。颐天园古朴、宁静,是老人休养身心的场所;童乐园明快、欢畅,是少年儿童嬉戏游玩的天地。滨河广场在泉城广场北端,紧靠护城河,呈带状。广场内杨柳依依,花木葱笼,小桥卧波,亭台雅致,使人宛如置身江南水乡。四季花园在泉城广场南、北两侧。南侧花园以草本和宿根花卉为主,春、夏、秋三季繁花盛开,五彩纷呈;北侧花园花、草、树相结合,一年四季都绿色葱郁。荷花音乐喷泉在泉城广场东部,是广场的主要景观之一。在圆形水池中,“盛开”着一朵巨大的金属荷花,水自水池及荷花中喷射而出,形成大小无数个喷泉,最高的达数十米,甚为壮观。文化长廊在荷花音乐喷泉东侧,以喷泉为圆心呈半圆弧状,长150米,分三层。长廊内设有大舜、管仲、孔丘、孙武、墨翟、孟轲、诸葛亮、王羲之、贾思勰、李清照、戚继光、蒲松龄等12位山东名人的塑像及由14幅浮雕组成的《圣贤史迹图》。登上文化长廊顶层,可将泉城广场全貌尽收眼底。科技文化中心位于泉城广场最东侧,共5层,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月至4层为各类别的展厅,4层墙面上设有大型电子屏幕,可向游人放映录像和电视节目。银座购物广场在泉城广场地下一层,经营面积3万多平方米,分为大型超市区、精品区和餐饮娱乐区。游人在游览泉城广场后,可到此休息、购物、娱乐。
泉城广场既体现了“山、泉、湖、城、河”的泉城特色,又与现代文明高度结合,是一处高水平的现代化绿地广场。她北依大明湖、南望千佛山,西临趵突泉,东靠解放阁,似一颗灿烂的宝石,装点着美丽的泉城。从建成开放以来,泉城广场平均每天接待中外游客3万多人次,成为济南的旅游和社会活动中心,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济南的“城市客厅”。
『叁』 孔子问礼!
第一次有年代可考,是在孔子17岁时,鲁昭公七年(前535年),地点在鲁国的巷党。
第二次是在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地点在周都洛邑(今洛阳).
第三次是孔子53岁时,即周敬王二十二年(前498年),地点在一个叫沛的地方。
第四次在鹿邑,
『肆』 孔子问礼是怎么回事 孔子的学生有哪些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请示当时鲁国的国君。得到鲁国国君的批准后。排遣一辆二马拉的马车,一个书童,一个车夫,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东周。
南京夫子庙现有一方河南出土的南朝时期孔子问礼图碑,反映了这个故事。
『伍』 洛阳市孔子问礼广场今年动工吗
今年不动工吧,也许会在十月。
『陆』 孔子入周问礼处的礼碑修缮
2008年12月10日,在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大街记载着孔子入周问礼历史的“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牌坊式的石碑前,几位工作人员正在打扫卫生。通过东关办事处为期一个月的保护治理,这一今年8月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据该区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孔子入周问礼碑刻立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碑高3.056米,宽0.92米,碑面阴文刻着“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9个大字。该区计划在石碑旁建立孔子入周问礼纪念馆,让这块承载着洛阳人骄傲的石碑,更好地传承河洛悠久的历史文化。
『柒』 孔子向老子问礼,“问礼”是什么意思
询问关于“礼”的问题
问是动词
礼做名词讲 做问的宾语
『捌』 “孔子问礼处”碑的问礼传说
虽然此事没有记录,但在予东民间却盛传不衰,有口皆碑,下面,就把传说简录于下:
话说孔子一生并不得志,仅做了鲁国三个月的司寇,就被新兴的封建势力轰下台来。为了恢复他认为最理想的西周社会形态,曾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传经布道,到处宣扬“克己复礼”,仁爱忠恕等一套儒家思想。怎奈其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制取代话奴隶制的大变革时代,新兴的地主阶级向没落腐朽的奴隶主贵族展开了全面的夺权斗争,整个天下一片礼崩乐坏。所以,孔子所宣传的那一套并不合时宜,所到之处,处处碰壁。更有甚者,在陈蔡竟演出了一场“绝粮七日”的悲剧, 险些连性命都搭了进去。陈蔡之围一解,孔子心力交瘁,遂仰天长叹曰:“吾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遂打消了西行传道的念头,率领众弟子掉转车头,返鲁而去。
在返鲁途中进行了苦苦的反思以后,对自己宣扬先王之道无人接受的事实,仍然百思不得其解。正在苦苦思索时,不觉已来到了鹿邑县境。对于老子回乡修道,孔子当然也有所闻。所以将到鹿邑,忽觉柳暗花明,便萌发了再次拜访老子,以请教释疑的念头。主意打定,便径直造访,受到了老子的热情的接待,并用宋河酒,即宋河粮液的前身,招待了孔子师徒一行。孔子在连赞“好酒”之后,告诫其弟子说:“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说,你们众入不论酒量大小,但都不要因酒好而贪杯吃醉了,不要闹出笑话。至于孔老的谈窍内容,无非是针对孔子提出的问题, 阐发其“顺其自然”,“清静自正,无为自化”,“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和治事方略。
按说此次相会主要讨论社会问题,已经脱寄了周礼的内容,为什么后入仍称为问礼呢?笔者认为,三既然孔子问礼已被传为佳话,所以陈陈相因,人们仍旧称为问礼。但无话如何,这个传说和明代所立的“孔子问礼处”碑刻一样,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此事的真实性。
『玖』 孔子入周问礼处的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孔子问礼于老聃”是一个历史事实,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探讨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关于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有四种说法:(1)孔子十七岁时问礼于老子,高亨据边韶《老子铭》、郦道元《水经注·渭水》均言“孔子年十七问礼于老子”,根据《春秋》昭公七年有日食的记载而持此说[12]。①(2)孔子三十四岁时问礼于老子,清人阎若璩据《曾子问》中关于孔子从老子助葬时“FI有食之”的记载以及《春秋》昭公二十四年有日食的记载而推算出当时孔子的年龄。(3)孔子五十一岁问礼于老子。《庄子·天运篇》记载:“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黄方刚认为:“老子居沛,庄子屡言之,沛为宋地。孔子是年适至宋,因复见老子,颇合情理。[10]”②孔子五十七岁时问礼于老子。黄方刚又据《曾子问》中“日有食之”的记载以及《春秋》定公十五年有日食的记载,认为孔子两见老子,第一次孔子五十一岁。第二次孔子五十七岁。[10]”⑧
关于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地点,也有四种说法:(1)《史记》的《老子传》、《仲尼弟子列传》及《孔子世家》都记载了孔子问礼于老子于周(今河南洛阳)。(2)《礼记·曾子问》说孔子“助葬于巷党”,而巷党可能是鲁地[13]④。(3)《庄子·天运篇》记载孔子“南之沛,见老聃”,而沛是宋地(今江苏沛县),与老子故乡相隔不远。(4)《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居陈三岁”而老子是陈人(苦县原属陈),因此,孔、老也有在陈相遇的可能性[14]⑤。事实上,孔子问礼于老子,在时间上可能不止一次,在地点上可能不止一次。我认为,《礼记·曾子问》中所记载的是年轻时的孔子与中年时的老子相遇的说法,孔子十七岁时,老子由于政治上的某种缘故,流放到鲁国[15]⑥,是以孔子在鲁求教于老子并“从老聃助葬于巷党”。而《史记》中所记载的“孔子适周”、“孔子居陈三岁”和《庄子》中所记载的“孔子南之沛”,这些可能的相遇,是中年以后的孔子周游列国时于晚年的老子相遇的情况。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因此各家学派所记载的,只是各家所分别熟闻的地方的事情。例如,曾子学派所记载的,只限于鲁国的情况;庄子学派所记载的,只限于沛地的情况;而司马迁所记载的,则着重于周地的情况;等等。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所谓“礼”,有广义的与狭义的之分:广义的指典章制度方面的“礼”,狭义的指婚丧朝聘方面的“礼”。年轻时的孔子,问礼的内容主要是狭义的礼。例如:行军的时候国王的牌位应该放在何处,出丧的时候遇到日食又如何处理,小孩死了以后应该埋葬在近处还是远处,居丧的时候应该从军还是应该退役等等。《礼记·曾子问》中所记载的孔子与老子谈话的内容大抵如此。中年以后的孔子问礼的内容,就不限于上述方面的“礼”了。据其他古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还向老子请教了“持盈之道”,老子还向孔子谈到万物的生成化育等问题[16]①。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孔子与老子还十分可能谈到《诗》、《书》、《易》等古典文化。左昭二年韩宣子访鲁时看到《易》、《象》与《春秋》,曾说“周礼尽在此矣”。这说明《易》是包括在“礼”中的[17]②。又《庄子·天运篇》说,“孔子五十有一,南之沛而问道于老子:求之于度数,求之于阴阳”。这里的度数、阴阳便是《易经》的基本内容。因此孔子“晚年喜易”十分可能是受老子的启发和影响。我个人还认为:老子受到《易经》的影响要远大于孔子,而老子对于《易传》的影响也远大于孔子;在天道观方面,老子思想是从《易经》到《易传》的承先启后的中间环节。 需要指出的是孔子、老子的时代还没有儒家、道家之分。孟子对杨朱墨子、庄子对儒家,荀况对庄子等等,诸子门派对立是发生在孔老逝世之后,诸子崛起各执师之一端互相非难的百家争鸣之时,这个现象从《汉书·艺文志》序言与其中诸子百家的著作目录(右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右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中可以看出儒道虽然同源但后期分化对立比较严重。
『拾』 孔子问礼告诉我们什么
他悟到什么!其实,我们不打算考古,也不较真,仅就散落在书里那些只言片语的记载,演绎一下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以及背后的思维模式。我们想看看这些思维的碎片是不是对今天的销售,对当下的培训有些启发。标题中提出的问题,估计没什么人知道,哪怕是去问孔子本人。
据说是公元前538年,在弟子南宫敬叔的陪同下,孔子千里迢迢去拜访老子。有名人来访,老子自然高兴,没有拐弯,就直接问孔子:“你已经得道了吧?”这里做一个备注:求道有四个关口:闻道,知道,见道,得道。老子开口就问人家是不是得道,也够厉害的。我们后来听说,这次拜会,是孔子从“闻道”向“知道”的转变,离得道还远着呢。
孔子可能会想:如果我“得道”了还来请教你做什么?于是诚恳地说:“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道啊。”
老子听了,便附和说:“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那么人们就会争着去君王那里献宝;如果道可以说清楚,人们就会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人们会传给子女。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只要人们还没有清晰地认识道,道就不会来到他们的心里。”这是在引发某种共鸣,同时也说出了“道”的无法感知,无法形容的特点,抓不住摸不着,的确不容易得道么。
这段话看似客气,也处处透着教诲